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汉冠> 第324章 出征祭礼

第324章 出征祭礼(2 / 3)

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

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

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也就是三牲,把它宰杀。

这些牺牲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天子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

这就是燔燎,也叫“禋祀”。

随后在乐声中迎接“尸”登上圜丘。

尸由活人扮饰,作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

尸就坐,面前陈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

这时先向尸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作五齐。

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也就是肉汁;铏羹,也就是加盐的菜汁等。

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

进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

饮毕,天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相传那是黄帝时的乐舞。

最后,祭祀者还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尸赐福于天子等,称为“嘏”,后世也叫“饮福”。

天子还把祭祀用的牲肉赠给宗室臣下,称“赐胙”。

所谓的胙,不过是猪肉罢了。

王生手上握着这猪肉,轻轻的咬了一口。

这味道,真是不敢恭维。

不过在这个时候,这肉味道再差,也是得吃下去的。

毕竟这是胙肉,天子赐食。

吃了一小口之后,王生将胙肉保存下来。

祭天之后,还有许多祭典。

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与命将出征之不同,二者礼数规格也有不同。

军队出征前有许多祭祀活动,主要是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

出征前祭天叫类祭,在郊外以柴燔燎牲、币等,把即将征伐之事报告上帝,表示恭行天罚,以上帝的名义去惩罚敌人。

这个前面已经完成了。

古代干支纪日有刚日、柔日之分,甲、丙、戊、庚、壬为刚日,刚日属阳,外事须用刚日。

类祭即在刚日举行,但具体的日子则要通过占卜择定。

元康八年是戊戌年,正是刚日。

出征前祭地叫宜社。社是土地神,征伐敌人是为了保卫国土,所以叫“宜”。

后代多将祭社、祭地,地是与天相对而言的大地之神、祭山川湖海同时举行。

祭社仍以在坎中瘗埋玉币牲犊为礼。

出征前告庙叫造祢。

造就是告祭的意思,祢本是考庙,但后代都告祭于太庙,并不限于父庙。告庙有受命于祖的象征意义。

祭军神、军旗称为“祃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