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认定之周家媳妇,汝务必依约娶沈氏进门,敬之重之,听她之言如同父母,不得有违。
沈氏之子女是周氏宗祠唯一认定周家二房之传人,如沈氏无出,二海不得纳妾,过继兄长之子继承香火。如沈氏早逝,二海不得再娶,全力养育沈氏之子女,传其家产,不得有任何怠慢。
此乃父母遗命,二海务必遵从。否则父母在天之灵将不得安宁,必降下霹雷大火惩罚于你!”
周阅海是老来子,生他的时候周家二老都已经年过四十,为了预防沈荷花长大嫁过来他们都已经去世,才写了这两封信以防万一。
为了让周阅海长大以后能信服,这两封一样内容的信被装进空心镀银镯子里,沈家一封,周家一封,到时候两封同时拿出来,让周二海不得不信。
现在一只镯子戴在沈氏手上,另一只不知道流落到了哪里。
这是当年他们还小,周老头和周老太太一心让沈荷花嫁进来时写得。
后来两个孩子都长大,沈老头病危,两人一商量,觉得周二海只是一个小木匠,并没有什么出息,如果沈荷花能遇到更好的人家,就不要嫁过来受罪。
所以才写了第二封信。
这封信是让周阅海以后照顾沈荷花的,并没有提定亲娶她的事,却提了沈荷花和周阅海当年互换身份,沈荷花才是周家真正的孩子。
说起为什么要用女儿换别人家的儿子,还得从周大海说起。
当年周大海并不是一开始就在沛州做矿工,而是在上千里以外的甘州。
那年甘州大雨,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矿井被埋,整个矿区都遭到重大破坏,矿工和家属死伤无数,周家接到消息,周大海一家都死在了这场灾难里。
周老头赶到甘州,矿区已经被封锁,周大海一家没上死难名单,却上了失踪名单。
这只是矿上不肯拿死亡赔偿金的一种手段,就是死了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眼看就要五十岁了,独子丧命,周家两老痛不欲生,周老太太肚子里的孩子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指望。
可找了很多人来看,都说周老太太肚子里的是个闺女。
闺女怎么继承香火养老?眼看就要生了,两人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找到了他们,跟他们提出,愿意用刚生几天的儿子换他们家的闺女。
这个从中说和的人就前洼沈氏的姑姑。
沈氏的姑姑嫁到离柳树沟很远的村子,她说沈氏在她家干活,没想到早产,把孩子生到了地里。
沈老蔫是出了名的能打老婆,而且家里已经有了四个壮实的大小子,沈老蔫一直想要个闺女,这次沈氏又生了个儿子,沈老蔫做工回来,肯定会把她往死里打。
正好周家缺儿子,沈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