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沛钢,这可是沛钢以前连挣都没资格去挣的大好事!
甚至刘厂长还被请去北京给全国机械产业的同行做报告,沛钢已经一跃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龙头企业!
再有就是周小安连载在《人民日报》的报告文学了。
在国家宣传政策的有意倾斜下,这篇报告文学又一次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钢铁热。
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是无穷的,现在祖国各地的工农群众几乎没人不知道沛钢,没人不知道沛钢人的勤劳、奉献、拼搏精神和集体智慧,沛钢人走到任何地方,只要穿上印着“沛州钢铁厂”字样的工作服,都会受到最热情的欢迎和最友善的对待。
沛钢人从来没这么挺直腰杆过!
“咱们厂那些光棍儿的个人问题都解决了一大半!”宁大姐在工会什么都得管,钢厂男职工多,年纪老大找不着对象的大老爷们儿急了就去跟组织闹腾,一些大老粗甚至嚷嚷着让组织给发个媳妇!
现在好了,大大小小的相亲会,沛钢的男同志都是最受欢迎的!
所以周小安在厂里空前受欢迎就一点不奇怪了。
她人虽然不在,奖状、奖杯却给厂里挣了一大堆,都被珍而重之地陈列在厂里的荣誉室。
甚至主管人事和后勤的唐副厂长还把她那篇四、五万字的报告文学用正楷毛笔字抄了下来,在厂区贴了洋洋洒洒几座高炉和厂房,就是让大家好好学习起来!
而且,大家在敬佩周小安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些可怜她。
事情得从她昏迷开始说起,当时敌特活动猖獗,沛州的干部家属人人自危,周小安昏迷之后,省报的一位记者不知道是为了增强宣传效果还是真的从哪里得到的消息,竟然在一篇重要文章里写她也是敌特迫害的受害者,昏迷了大半年,还是沛州军界头号领导人的家属,抱到刊登后反响非常大。
这篇稿子过审的时候相关部门处理了一些语句,说得很模糊,引导得却很明确,所以虽然没指名道姓,沛州知道内情的人却一看就知道是在说她。
特别是沛钢的人,不用想就知道这个可怜的受害者是谁。
所以周小安走到哪都有心疼又可怜她的工友过来问候,上班一上午,中午回家的时候带了一兜的零食还有两个鸡蛋。
这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时期已经是对她最大的肯定了。
周小安美滋滋地含着一块粗糙发苦的自制甜菜糖,含含糊糊地跟来接她下班的沈阅海显摆,“我现在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明天还要开全厂大会表扬我!”
沈阅海看她精神抖擞的样子也来了开玩笑的兴致,“开全厂大会要不要你做报告?要不我站在幕后给你提词吧?”
说起这个周小安就更高兴了,“我们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