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反对正常的商业,却痛恨如今为了追求财富而肆无忌惮地所为,尤其是在那些产粮区,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而毁坏农田,导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并造成地方不稳定的局面。
对于这种情况,董铭认为必须及时制止,一旦如此下去那么就算大明再富,假如有天灾人祸,依旧会闹出大事。
这点,倒是和廖焕之当初同朱怡成私下沟通的一致,商业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行业,如果仅仅是一个部分的飞跃,那是会带来整个社会发展的畸形。正是因为如此,朱怡成最终才会同意派出监察御史并让董铭负责一道,同时让曾逸书筹建太仓,以预防万一。
董铭的工作干的着实不错,在他摸清了地方所有情况后就着手开始整顿。虽然其中遇见不少阻力,但因为他的身份改变和朝廷的支持,地方官员只能配合。所以仅仅两个月来,董铭就着手处理了大大小小上百件毁田改种的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罚。
与此同时,董铭同地方布政司沟通,根据当地各不同情况出台了针对性的条文以作限制,而且还提出了必须要在保证农业的基础上进行商业和其他方面的有序更改,对于盲目地又或者破坏性地追求商业利润,董铭更是毫不客气,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他直接下手抓人,狠狠判决了几个唱对台戏的家伙,以做到杀鸡给猴看的效果。
在他的强力手腕和清醒的判断之下,他所负责的一道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虽说被损害利益的那些人对董铭所谓恨之入骨,背地里更是骂之不绝。可在他的一系列推行之下,民间反应却是极好,甚至不少地方的百姓还直接称董铭为“青天”,这也足以证明董铭的能力。
“大人,您看看这个。”这一日,董铭正在处理公务,作为监察御史他是没有专门衙门的,眼下他正在下面的一县中借用县衙的地方来进行办公室。
听到部下的声音,董铭接过细看,翻看了会儿后顿时问道:“此事可已证实?”
“这……倒还未来得及证实,不过在下看来,从其讲述来看十有八九是真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简直就是没把大人的政令放在眼里啊!”
这个部下的话有些针对性,隐隐约约有着挑拨,但董铭却未受这方面的影响。作为曾经的地方官,董铭并不是只懂得看表面文章的那种官员,他很清查有些东西不能仅仅只看表面,而必须要彻底搞清楚真实原因。
这种事,董铭以前吃过亏,作为官员虽然手握大权,就算是一个小小的知县,对于民间来讲也是“百里侯”的存在。所谓的破家知府、灭门县令,这可不是随便说说,一旦有些事先入为主,轻易就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么结果往往是无法挽回的。
“此事先派人下去好好查一查,把所有所查汇总后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