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有多专精,所以决定第一首先来个比较容易唱的歌。
容易唱的歌,大概就是那种没有什么高音低音,适合大家一起大合唱的歌。
比如国际歌这种,但是马沙本能的觉得,自己在一群资本家和庄园主面前唱这个没啥意义,还引起别人的警觉。
这歌就该找个合适的时候,对劳苦大众唱。
马沙想了想,这种时候还是唱情歌吧,于是他开口道:“我要清唱的第一首歌……”
这时候,马沙看见那位红衣上校推开二楼看台的门。
他沿着看台中央那条宽阔的过道,一直走到了看台的护栏旁。
马沙紧紧的盯着他。
马沙的话中途停止的时候,很多一楼的观众就好奇的扭头看向二楼看台,而三楼的贵宾们因为看不到二楼看台,都在疑惑的交头接耳,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上校把一件染血的衣服搭在二楼看台的护栏上,然后对马沙露出得意的笑容。
马沙认出来了,那衣服是高尼夫的外套,看染血的位置,估计是后心中枪。
说来奇怪,明明今天才认识这个机灵的年轻人,明明对他的一切都不了解,也谈不上有多深厚的羁绊,但是马沙这个时候依然悲愤欲绝。
可能是因为高尼夫的性格很讨人喜欢吧。
马沙决定换歌,顺从自己内心澎湃的情绪,换歌。
“这首歌,”他接上刚刚中断的话,“要送给一位刚刚逝去的朋友。”
说完他开始用脚掌轻轻的打着轻快的拍子。
说实话这么轻快的拍子根本不像是送别亡友的调子。
马沙开口了:“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请把我埋在高岗上~”
虽然是平平无奇的轻快唱腔,但是马沙刚刚拿到的专精忠实的履行了职责,让他一个从来没有受过太多歌唱训练的人,像个专业歌手一样换气,每一个音都唱得异常的准。
他的感情透过旋律完美的传达了出来。
可能唱这歌对他自己也有效果,马沙脑海里浮现出高尼夫的样子,而且逐渐和记忆中南斯拉夫电影《桥》里面的班比诺重合。
——班比诺(高尼夫)不要怕!我会让他们陪你上路的!
悲伤之中混入了强烈的、熊熊燃烧的怒火。
在场所有人都听得出来,这不是送别朋友,而是送别战友的歌。
所有人都意识到,歌唱者夏亚阿兹纳布并不只是在祭奠亡友,他要一边唱着这首歌,一边纵情焚烧些什么。
一曲结束,全场鸦雀无声。
马沙这时候发现这个面具有个好处,它里面内置了强力吸水棉,所以自己的泪水并不会流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