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让他们抄家灭族,死无全尸。
若是边城驻军不曾围剿苏素一行,大可以给这些死掉的商人扣上“私通敌国”的罪名——就事实来说,这还真不是冤枉,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正义凛然。即便还有先斩后奏之嫌,也可以用“事有轻重缓急”,“将在外,君命有所难受”之类的理由搪塞。到最后,也就是挨一顿训斥,会不会降职罚俸都是两说。
即便是宋巩等人头脑发热,率兵围剿禁军和朝廷命官,也因为丑牛的插手和无人伤亡而出现了转机——只要将此事归咎于情报出错就可以了。苏素一行之所以能毫发无损地平安逃离,正是因为他们发现目标有错,及时纠正错误,取消了围剿的命令嘛!
另一方面,即便是戚云恒有意整顿边防,也不会以此事作为契机。
参与了此事的驻军可是有数千人之多,被宋巩拖下水的将官也不知几何,甚至于,此事很可能就不是宋巩首开先河,而是边境那边不能向外宣扬的惯例——
边境油水太少,一众将领贵而难富,怎么办呢?
找只肥羊宰杀呗!
至于肥羊是什么,那还用说吗?当然就是那些来往于边境的走私商人喽!
以如今这个年月的善恶标准,杀几个黑心商人,边境的将官们恐怕连一点心理负担都不会有!
此事若真如欧阳猜想的一般,戚云恒便更加不好追究,至少不能马上追究。
不然的话,整个西北驻军都得大换血,而这样做的后果,绝不会是戚云恒乐于见到且能够接受的。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猜测,苏素悲愤不已的时候,欧阳却是面无表情,平静依旧。
但欧阳也不可能让苏素忘记此事,就此罢休。
一来,说不出口;二来,却是欧阳自己都不会甘心。
想了想,欧阳决定还是先征求一下苏素的意见。
毕竟,那些商队虽然在名义上归他所有,但管理者一直都是苏素。如今出了意外,他这个挂名的撒手掌柜也不好越过苏素这个直接当事人,替她做出决定。
听到欧阳的询问,苏素却是为之一愣,下意识地答道:“当然是将杀人凶手绳之以法,为那些无辜枉死之人报仇雪恨啊!”
听苏素这么一说,欧阳也是一阵无语,有心问苏素一句:你以为“法”是什么?却也知道,在苏素的心里,律法便是正义。
但这样的看法,欧阳却是不会认同的。
在欧阳的认知里,律法,其实是一种秩序;所谓守法,其实就是守序。
也正因如此,法律能够给予的正义,只能是秩序范畴下的正义,若是两者发生冲突,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想要获取的正义会破坏既有的秩序,那么,律法便会翻脸无情,反过来打压甚至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