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丽芬道:“准得过来,我这里还有正儿给她淘换的几本认字的书,她得过来取来。”又看灵素给预备了不少纸,点头道:“这东西是个大耗费,写一遍就得扔,偏一张也写不了几个字。一个字哪儿那么容易就学会了。”
灵素便说学堂里会给在堂的学生发书,陶丽芬点头道:“晓得,这些那妮子都打听清楚了。你不知道,她是站那布告栏底下问了人家一晌午,后来那衙门里的人有事要走开一会儿,都叫她顶着!”说了又笑起来,又道,“不过那书不让带回来的,回了家里还想再学学,就得自己抄回来了。这不得有自己的纸笔么!”
正说着,杏妮儿来了,小脸红扑扑的,进来见了灵素也在,笑着道:“婶子好。”又对陶丽芬说,“陶婶子,还两天我就能读书去了!我爹说早上我自己去,晚上的他陪我一块儿去呢!”
陶丽芬笑道:“知道了,总算叫你盼着了。”说着就把自己准备的东西递给她,笑道,“喏,这书包你上学好用的,正儿给你寻来的书我已经给你放里头了。”
灵素也把自己预备的那一份递过去:“给,正好换着用。”
杏妮儿已经同她们两个混熟了,且一直挺受照顾的,也不扭捏,直接接过了道:“谢谢婶子!我准保好好读书用功,绝不偷懒!”
陶丽芬笑道:“可惜这官学堂教的同寻常的书塾还不是一路的,要不然我倒想叫正儿同你一处读书去。叫他跟你学学,别整天瞎胡闹。”
杏妮儿笑道:“那不成,正儿哥哥是要读书考试当官去的,我们读的这个他学了没用。”
大娘们笑了,说她:“那你学了这个又有什么用呢?你是个姑娘家,又不能做官,光认几个字能管个什么事儿!”
杏妮儿道:“我认了字就能看书了,就能学会很多种做鱼干的法子,还能帮我爹记账,没准也能找到讲怎么养鱼的书呢。管学堂的大叔说了,学堂里平时用来教我们认字的书,就是些讲怎么种地怎么做咸菜的书,可见世上果然是有这样的书的!”
大娘们都乐了:“好,好,只听说过读书为了做官的,你这志向个别,读书就为了能多做点鱼干!”
杏妮儿晃晃脑袋:“反正我现在就乐意多做几样鱼干,把鱼干越做越好,叫我爹往后不用那么累。”
陶丽芬直揉她脑袋:“好孩子。”
想杏妮儿父女两个相依为命,这一路下来,都是靠老爹出力扛活才过下来的,什么苦没吃过?如今在德源县落了脚,有了自家的屋子不说,还有了自家的鱼塘。村里人也都挺好,日子从来没这么舒服过。只是爹爹除了捉鱼,还多了样砌火炕的活计,早出晚归的,没比从前清闲。
恰自己误打误撞用那个烤窑烤出了半干的鱼干来,借了陶婶子的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