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日,他就琢磨了个怪样子的东西出来,里头一根炭条,外头裹一个竹壳子。然后他就带着他娘又跑去献技处了。
那里的人一看他,都笑起来:“小兄弟又有什么买卖要照顾我们啊?”
湖儿一点不怯场:“不,这回我就说个主意。”说着就把自己指挥自家那“什么都会点儿”的娘亲做出来的笔递上去了。
几个办事的看着都觉着新鲜,传着看传到了一位老先生手里,这位正是跟着知县大人的幕僚。因这献技的地方挺要紧,怕有什么好主意这边当差的一时看不了那么长远给耽误了,便派了这位来坐镇。
老先生拿了这笔看了会儿,笑道:“这个东西京城里也有,只是用的不是竹壳子,叫做‘枣心笔’,做得比这个精细些。”
湖儿便问:“那是什么样儿的?用什么做的壳子?”
老先生便叫过一个小厮来,叫他往里头打了个转,取来一根拇指粗细的雕花木笔,递给湖儿道:“喏,就是这样的。你这娃儿心思巧妙,很好,很好,这根笔便送给你吧。”
湖儿先接过谢了人家,又问道:“请问先生,这样的笔一根要多少银钱?”
老先生笑道:“粗细做工不同,里头用的芯不同,价格差挺多。便宜的百十文,这样的三五百文,若材质更讲究些的,一二两的也有。”
边上的人听了都直咋舌,——这笔是不用人动自己就会写么?一两银子一根!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