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的原因,咽不下这口气。
每过个几十年,北凉就会组织兵力攻打大夏,明知道只要开战,大炎就会跑来捣乱,北凉人还是不管不顾,就是要打,北凉人就这么耿直。
好在耿直归耿直,北凉倒也不傻,派去的都是步兵,骑兵都压在南方边境防御大炎。
大炎就算打过来,北凉的骑兵也会教他做人,就是大炎去打南燕会很麻烦,毕竟北凉骑兵野战凶猛,想攻城还得靠步兵。如果是和大夏刚打完,北凉就歇菜了,只能在西南边境骚扰一下大炎,起不到大作用。
大夏也烦,没事被人抽两下,还不能还手,北凉控制的那边地形更开阔,适合骑兵发挥,想要进攻就得面对北凉骑兵冲锋,如果损失太大的话就便宜了大炎和大离,索性就不去进攻,组建了擅长山地作战的幽狼军防御云霄走廊。
大离和北凉同气连枝,不管是面对大炎还是大夏,两边基本都是同进退。
大夏全国不到百万军队,而两国每次调动的军队数量都是七八十万,只能被动挨打。
云霄走廊地理位置重要,一但丢失,整个大夏都暴露在北凉的铁骑之下。
所以只能在三座要塞驻扎重兵进行防守。好在右侧地形狭窄一些,要塞一堵,北凉的骑兵就没有发挥空间,可以守得住。
从叛乱开始时,田猛就一直关注着国内战事,甚至从各要塞抽调了五万精锐集结于黑石要塞,随时准备南下。
但六月初,前方游骑传来消息,北凉大军有集结迹象,与之前相比,北凉游骑的数量增长了数倍。
七月初,在付出数百游骑的代价后,才得到了准确消息,北凉在云霄走廊西侧已经集结了数十万大军,随时可能东进。
面对这种情况,田猛只能将抽调的大军重新调回,并调整了要塞防御,最前方的云山要塞配置了五万大军,准备依托要塞先消耗北凉一波。
根据过往经验,五万大军驻防的云山要塞,最少可以消耗两倍于此的敌军。
驻守要塞的是田猛堂弟田裕,准将军衔,统帅驻防云山要塞的五万幽狼军和数万辅兵。
云山要塞做为最前沿的要塞,压力最大,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士气最旺、战力最强状态的北凉军,所以,历次大战,十次有九次会被攻破。
虽然大部分时候是守军主动后撤,但死伤依然是最惨重的,每次打完,云山要塞守军阵亡比例就没有低于60%,最惨的一次是全军覆没。
原本在这里,每次都会安排一批州兵协防,尽可能多的消耗北凉军的士气和兵力,给后方两座要塞防守增加胜算。
但田猛上任后,与朝廷的关系一直很僵,能控制的,只有衡州的数万州军,这次更惨,大夏内乱,就算想从别处调兵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