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才可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来,到时候他就可以不断蚕食占领区,而不是依靠地主、豪强和宗族来维持地方。
历史的经验告诉郑森,地主豪强是靠不住的,旧文人同样不能使用,他是来建立的大同社会,不是来开创帝国的。
这个根本内核,必须从一开始就确定,免得以后要对于内部进行二次肃清,那反而更加麻烦。
确定了彻军制之后。
郑森开始了土地问题的提案。
“现在农田的亩产低下,我粗略看了一下岛上的人口结构,从事农业的人口大概在6300人左右,而岛上最多只能开垦7.5万亩。”
“因此我决定,每人分配10亩耕地,粮税的比例设定一亩一公斤。”
翻着小册子的顾元钊,直接蒙圈了,他着急的提醒道:“总督大人,一亩一公斤?这个税收我们吃什么?”
其他人也看完了小册子上的亩、公斤之类,和现在的单位,进行了一番换算后,也同样懵逼了。
“鼠目寸光。”郑森冷哼一声。
众人瞬间如堕冰窟,又不由自主的回想起,被生死符折磨的感受,身体开始微微发颤着。
“现在仓库里面还堆积着八万四千石粮草,就算是我们不耕田,也可以维持一年半左右,我一亩收一公斤,你们以为总督府就没有粮食了?”
郑森接着公布了第三项制度,即专卖制度。
规定境内的一切商品,只能由总督府专卖,其他人未经允许,私下贩卖商品,将触犯非法经商罪。
他不需要向农民收重税,同样可以让农民心甘情愿的卖出粮食,还要对总督府感恩戴德。
直接控制食盐、布匹、铁器,就基本足以了,盐是必需品、布是保暖的、铁器是工具,农民只能向总督府购买。
而他们只能通过出售粮食,获得相应的货币,然后用这些货币,购买必需的物资。
强制收农税,那是最笨的办法。
听到这里,读过一些书的顾元钊,才知道郑森的全盘打算,通过这种方式,确实可以让农民出手多余的粮食。
以每人10亩来计算,理想情况下,一年可以生产1000公斤干稻谷(早稻),以及500公斤蚕豆(秋种)。
而就算是每个人农民都是大肚汉,每年每人最多吃400公斤稻谷,平均应该在300公斤左右(单纯吃粮食的情况下)。
在这个计算公式中,农民人均富余700公斤稻谷、500公斤蚕豆。
考虑到天灾人祸,农民至少会库存一年的粮食。
加上自然因素导致的粮食减产,郑森设定的农民人均年粮食富余量,大概在300~500公斤(包含蚕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