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啥的,简直就是绕口令啊!读十遍都读不明白的节奏!
等好容易有了一些体悟,还要把这些体悟融会贯通,然后构架出一个世界,把这些大牛们放在一起,最后还要把他们的言论,量化出具体效果来——这可不是那些死招式,比如两个人打架,一个挨了一板砖,肯定要头破血流,一个被捅了肾,肯定是当场倒地,伤害值十分固定。可换算成这个虚构出来的世界,却不能这么简单粗暴了。
理论的威力是一方面,诸子的性格也得算计进去啊!
比如《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气了三次,就干脆活活气死了。别管是不是戏说,反正在这本书里,周瑜就是个心胸比较狭窄的人设,同样的招数,如果诸葛亮对着别人使,很可能无关痛痒,可换到这里却是暴击!
比如像是庄子那样一心辞官隐居,给他多大官都懒得做,还把当卿相比喻成披着锦绣、等待被祭祀的牲畜,虽然过得很爽,但不自由,还要干等着挨宰……这样的“奇葩”式人物,估计你无论怎么嘴炮,人家都宛若春风拂面,鸟都不鸟你,自去睡觉梦蝴蝶去了!
所以当然,就像朱子墨为他们规划的一样,先设定诸子的人物资料卡,比如在电影中,出场的时候设定成几岁啊?是青年,还是老年?
形象如何?高矮胖瘦,英不英俊啊?贵族出身还是平民出身?言谈举止是比较装逼一点的高雅,还是比较“粗鄙”一点的朴实呢?
性格如何?是那种一言不合就要拔刀砍人?还是笑眯眯的老好人?是那种放浪不羁的怪才,还是严于律己的“正道”?是闲云野鹤,万事不管,还是忧国忧民,野心很大的准备登阁拜相?
有什么样的怪癖没有?缺点呢?设计这个,是为了让角色更加有血有肉,因为哪怕这些人在后世都被尊称为“圣人”了,实际上却肯定还是凡人,不会彻底超凡脱俗的。而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有缺点不一定是坏事,说不定会让角色吸引更多的人气呢!
社会关系如何?诸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要根据史实来设计,而他们是单身汉还是有妻子儿女?是闲云野鹤还是身后拖着一个大家族?谁跟谁是师徒谁跟谁是宿敌?
……
凡此种种,都要考虑到。
而人物资料卡大家讨论通过之后,这才要在人物形象不崩的基础上,设计他们之间是如何“斗法”的,而最后又谁胜谁败,导致的后果如何。
至于电影剧情,朱子墨已经给出大纲来了,只要还在那个框架里,不要跑偏,整个故事就不会崩盘。
这也是朱子墨的英明之处,因为如果他没有划定出大纲来,凭着这帮脑洞大开的编剧群,早就天马行空额不知道扯到哪里去了,最后成型的剧本,说不定就是一盘散沙,可以被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