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7 / 8)

开始意识到大炼钢铁的错误。第二,就是在最后一次打捞的过程中,出了事情。根据长航局内部档案室的记载,那一天是冬天,水鬼探明了一个铁锚方位,然后领导们立即指示去打捞,于是两艘驳船去执行打捞任务,但是出发的时候,江面上升起了大雾。

有一个老船工怎么都不愿意上船工作,被领导逼着上船,老船工无奈,出发前对领导说:“如果我回不来,你一定要给我一个烈士的身份。”

老船工这个要求其实并不是矫情,而是烈士身份确认后,家里会得到高出普通抚恤金很多的赔偿,并且每个月会给家属一定的生活补助。

领导当时为了立功心切,答应了老船工的要求。结果,两艘驳船出发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当长江上大雾散尽,两艘驳船消失的无影无踪。

长江不是大海,虽然水面宽广,也不可能两艘船说没就没了,而且驳船是国家资产,大家也不敢怠慢,更别说船上还有几十条人命。

但是搜寻的人员,在长江上宜昌到枝江河段,来来回回找了几十趟,都没发现驳船的踪迹,联系下游沙市武汉的长航分局,也找不到驳船漂流下去的踪迹。

总之这两艘船就这么完全消失了,从记载上看,当时这件事情在长航局内部引起了巨大恐慌。最后只能判断驳船操作失误,导致相撞,以海损结案。随后,长江大汛,淹没了胭脂坝的河滩,秋天水退去后,存放在河滩的铁锚全部消失,回到了长江。领导承诺不了对老船工的承诺,无法给老船工烈士称号。引起了老船工徒弟的愤恨。

老船工的徒弟姓叶,宜昌的老人应该记得,因为这个姓叶的年轻人在文革时期,在长航局的“长江船舶工人革命委员会”当了革委会主任,当时赫赫有名。叶主任记得当年领导的出尔反尔,在文革中对老领导百般折磨,导致领导在关押他的地下室上吊自尽。也算是给自己的师父报了仇。

可见打捞铁锚的人员,都得不到好下场。印证了这个千百年的忌讳。

时间进入九十年代,打捞铁锚的活动却死灰复燃,和三十年前不同的是,现在打捞铁锚的活动是被长航局禁止的,因为国家相关规定,长江底的任何有价值的文物和财宝都归国家所有,任何人打捞上来后,必须要上缴国家。在江底打捞东西是一件非常劳神费力的事情,没有利益驱使,谁他妈的愿意去干。

所以是事情还是出在了钱上面。

九十年代中期,是长航局改制,单位的效益已经很不好,于是很多当年知道打捞船锚的职工,想起了长江的江底这些东西,基本都是一千多斤的铸铁,重的能达到几吨,废旧站回收废铁是八毛一斤。捞起来一个铁锚,就是一千多块的收入。

有钱能使鬼推磨,于是长航局的一拨面临下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