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了陈友谅,建立明朝,明朝修史的史官刻意剪除了陈友谅和席应真的记载,却对刘基的事迹详细记录。所以后世反而不知道席应真的厉害。
但是明朝真正最厉害的国师,却是席应真的弟子道衍,道衍用自己的行动,替席应真报了一箭之仇。
事情从席应真和刘基最后的对决——鄱阳湖水战开始说起。
湖面上有几十上百艘大大小小的战船,大部分的战船都火光冲天。数以万计的士兵在战船上相互厮杀,已经没有了任何战术可言,所有的人都杀红了眼,眼眶都跟映红的湖水一样。
一切都是大乱。
空中无数只利箭在往来飞舞,无数的人在拼杀。偏偏就有那么一支箭,在几十万人中,不偏不倚,射中了一个人的头颅。这种近乎于没有的巧合,让战争就此终结。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大获全胜。
席应真看着刘基。两人之间放着摆着一个八卦图,八卦图是用蜡烛摆布出来的,现在席应真这边的蜡烛已经全部熄灭。席应真头发披散下来,呆立了很长时间,然后用手中的木剑,刺入左眼。刘基把手中的蒲扇收起,“你输了。”
“那倒未必,”席应真说,“还没有到那一天。”
“天下姓朱了。”刘基说,“天下第一谋士是我。”
“我会赢的。”席应真并不服气,“只是你看不见我赢的那天。”
“张士诚也完了,”刘基说,“能左右天下的只有你我,汉王和吴王,张士诚不会接纳你。”
“都说你能看八百年,”席应真咬着牙齿说,“可惜你看的太远。看不到自己和后面的几十年。”
“世上只有人记得我,”刘基开始微笑,“不会记得有你,也不会记得诡道。”
“不见得。”席应真说,“我赢不了你,但是我的传人会让你一生的心血白费。”
“真的有这号人?”刘基说,“我倒是要看看他是谁?”
“他躲起来了,”席应真撇着嘴笑起来,鲜血流淌在脸颊,看起来十分狰狞,“等你死了,他就出来。”
刘基脸色惨白,他的确看不到。
两万三千五百十三进,四万一千两百零三出
刘基就是后世被人提起过无数次,和三国时期与诸葛亮比肩的刘伯温。其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就是陈友谅麾下的一个门客,他写《三国演义》偏离了正史《三国志》很多,而这些偏离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就是他耳闻目睹陈友谅和朱元璋还有张士诚之间的战斗,并且把这些事件发挥成故事,写进了。
诸葛亮的任务原型,和一些事迹的来源,其实就是刘伯温,但是也很有可能是席应真。因为毕竟罗贯中跟席应真更接近一些。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