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也就是《老子》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没有意义,没有解释,仅仅是一个存在而已,当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都不存在,宇宙洪荒。
一,就是太一,太极,太乙,这便是“道生一”。仍旧是无意义,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变化不定的,绝不停留的。从无到有,从零到一,是一件非常自然的的事情。一代表着世间万物开始出现,这是一个初始,也是一个整体。从八卦的图像来看,就是一个圆圆的圈子。
二,太极生两仪,亦是乾坤,宇宙分阴阳,世间的一切开始对立,分为两面,是与否,对与错,清上升,浊下沉。天地分裂,高下相对。在《老子》里,“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想成也,高下之相盈也,声音之相和也。。。。。。”对立也是一种融合,宇宙开始变化多端。在八卦开来,圆形分为黑白两鱼相互对应,而鱼眼却又是对立面。表明相生相克的道理。
三,阴阳即生,天地分隔。中间需要一个缓冲。于是就有了“天地人”三才。三才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人立乎于天地之间。改变了简单的阴阳。为什么需要一个人的出现,因为,天地阴阳乾坤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在没有观察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认为是有,也可以认为是无,只有“人”的出现,才能从第三方的观察角度上发现它们的存在。三才里“人“的这个概念,其实表达的就是意识,能够去观察宇宙和世界的意识。只有这个意识存在,天地乾坤才有了意义。《老子》里“一生二,二生三”,说的三,就是在说意识的事情,这就表明宇宙开始全面了,开始向着一复杂和多样性去发展。三还有一层意识,在古代,人类的数学还没有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三表达的就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四,即四象,四方,四柱,阴阳即分,两两相对,于是就有了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宇宙万物不再绝对,而是开始了相互影响的变数。古埃及认为物质分四种,即“风火土水”,西方文明的体系因此近代发展的物质属性分别是“气态,离子态,固态和液态。”和我我们中国人想法又有所差别。
五,中国人最为擅长的物体属性——五行!“木火土金水”,将世界的物质分为了五种,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源源不断,万世不息。五行又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互牵制,无法独大。五行中,土的属性最为无奇,但却实其他四德的根本。
古人区分四季,春属木,号发陈,寓于万物滋生,勃勃蓬发;夏属火,号炎上,万物强盛,鼎盛炙热;
秋属金,号从革,盛极而衰,如宝剑入鞘,方可收敛延续;
冬属水,号闭藏,万物谨慎,潜入隐秘,期待发陈。如此生生不息,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