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三个和尚好端端的坐在那里,太古真人和一竹道长也好端端的站在那里,神色都是如常,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我看的骇然不已,这太虚竟似完全把气功、道法熔于一炉,浑然融于一体了!
他以一己之力,解开太古、一竹、空空等五人之战,自己却岿然不动,那五人也毫发无损。
他自己说十岁开始修行,用三十六年练气,又用三十六年参玄,二十四年悟道,看来竟似不假!
那还有谁能制住他?
我有些颓然地从杨之水拿着的皮扣里悄悄拔出一枚毒镖,心中暗道:这东西对太虚能起作用吗?
忽听一道声音响起:“心神乱了?别胡思乱想!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修正者难,入邪者易,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但自古以来,又总归是邪不胜正。你可知为何?”
没等我回答,那声音自己又说道:“因为正道只是高一尺,魔道只是高一丈,天道却仰之弥高,望之弥远,无穷无尽!所以魔道再盛难欺天!这其中是什么道理?你好好想想!”
我愣了一下,随即猛地醒悟。
仿佛拨开云雾见日明,刹那间,我豁然开朗!
太虚以一己之力,压制住太古真人、一竹道长、空空和尚等五人,只是抱定了一个念头——止战、止伤、求和。
天道高于魔道,魔道厉于正道。
正道稳于根基,虽然缓慢,却前途无量;魔道行于偏门,虽然快捷,但却后患无穷!
然则天道为何?
是自然?是不争?是无为?是清静……
我现在无法全然悟出,或许都有,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仁”之一念,无论儒、释、道三教,全都要恪守。
圣人说,和为贵;沙门说,我佛慈悲,普度众生;道君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太古、一竹、空空之战,将有损伤,太虚以一力解之,正合天道。
得道者多助,其力自然大盛!
这是借力,借自然之力,借天地之力,正是太虚练气、参玄、悟道而有所得的明证!
如果抛开太虚的立场不说,他无愧为得道高人,当世雄杰!
念及此,我心中又重新释然。
朝闻道,夕死可矣。
能想明白这些,我的修为也算是又进了一大境界。
只听太虚道:“你们现在觉得还能冲出去吗?”
这话时问太古和一竹的,两人刚才已经见到太虚露出的那惊人技业,早已无半点斗志。
观音殿内高手众多,单单是太虚一人,就很难对付,若是其余人一拥而上,如何能全身而退?
太古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