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4 / 5)

坐了下来,听了殷陶这话不以为意道:“这有什么,朕当年南征北战之时,也曾跟将士们同吃同住过,什么苦没吃过?那时候营地里可没这么好的鱼汤。”

十四和八爷一旁在不远处等着康熙召见,结果发现皇阿玛过来后压根儿没看见他两人只得一并过来同康熙请安。

“来了?”康熙淡淡点了点头,道,“你俩这么晚才过来,想必已经用过了,你几个兄弟还没用饭呢,等他们用完咱们再一块回去罢。”

十四原本是想勉为其难地坐下吃两口鱼的,被康熙这么一说反而不好意思坐下来了。

况且这块儿座位本来就不宽裕,殷陶也只取了七个座位过来,康熙坐到了殷陶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座位上,十四两个也实在是没有地方坐了。

康熙也看到周围没有座位,便对那两人道:“难得过来一趟,你两个也别在这边傻站着了,去瀑布那里走走看看,权当消食吧。”

两人心中再想坐下来吃饭,听了这话也只得应了下来。

天已经黑了,瀑布也看不到什么。

二月的天气里,十四站在河边听着湍急的水流声,饿着肚子在冷风当中瑟瑟发抖。

真冷啊!

42、截胡

从河南离开后,康熙一行并没有在其他地方多做停留,而是直接南下到了江宁。

江南文人士子聚集,民风与北地多有不同。

文人多了,想象力也出众,既能于润物细无声处歌颂人,又能变着法儿损人,叫人有苦说不出。

康熙的趣话他们自然是不敢传,但是不代表其他人的故事也不敢说。来到江南后,几乎所有人都提着心,也加倍小心了一些,就连十四看着也比寻常时候看着更是正经了一些,更何况是旁人。

这日傍晚,风餐露宿了大半个月的殷陶,终于在江宁行宫里住了下来。

不得不说,江宁这一带到底还是有钱,行宫果然还是比盛京更好不少,不论是建筑还是园林,说是美轮美奂也不为过,室内摆设更是富丽堂皇,饶是殷陶见识不少,也有些看住了目光。

第一日晨起后,照例去太后那里请安的。

今儿人照例来得齐全,就连康熙也比往日来得更早一些。

江南风气和京中不一样,受多年儒家文化熏陶,更看中“礼仪仁孝”这些读书人该具有的美好品质。

康熙作为万民表率,这次奉太后出行,原本就有这个意头在里面,此时为了展现出自己的“孝道”,发挥典范的领导带头作用,更是要好好表现一番。

因为太后曾经特别跟康熙提出,自己喜欢万琉哈氏,康熙便叫了万琉哈氏跟着太后伺候。

康熙见太后今日妆扮得甚为齐整,贵气与美观并存,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