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2 / 5)

道:“这事十二爷就不必管了,奴才在这行宫里干了也有些年头了,保管能把几位主子伺候得好好的,这事儿哪里用得了您来管啊?您只管擎着当爷便是了。”

面对一边笑着一边挤兑自己多管闲事的于程,殷陶脸色冷了下来:“你只管叫她过来便是,我听听她打算给皇阿玛和皇祖母说些什么。”

别说在这个年代,他是阿哥,对方只是奴才,两人天然尊卑有别。就是搁现代时候,有人要推荐说书先生给父亲和祖母,他提前见一见也是不为过的。

于程没想到十二阿哥竟会这般坚持,脾气也不是传闻中软面团儿一般,似乎跟旁人说过的并不一样。于程有些怀疑,自己若是再不答应,十二阿哥能叫人当场发落了自己,只得最终应了下来。

这两个女先儿虽说是外头的人,但穿得十分规整得体,生得也干净体面,口齿伶俐自带喜感,的确算是女先儿当中的较为杰出的人物。

两个女先儿准备了一个父慈子孝,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故事,也是太后会喜欢的类型。

两人说完故事后,又讲了一段顺口溜,大致意思便是太后和皇上好福气,儿子们个个都生得极好——太子贤德,是天降大任的储君人选;三爷文采出众,五爷至诚至孝,直郡王天生神力,八爷勇武过人……几个小阿哥生得好又听话,好比观音座前善财童子一般,下界送福。

这段话乍一听是没啥问题,但是细细品品就有不对。

殷陶想了想,对那两个女先儿问道:“宫里头阿哥们的事情,你们怎么知道得这般清楚。”

其中一个年级较小,看起来胆子更大一些的女先儿开口道:“前几日教我们的先生说了,江南一带都是这么传的,说是皇子们个个都文韬武略,气质不凡,今日一见十二爷,才知道此话不虚。”

殷陶眉头皱了起来。

这两人对太子的才德无限夸大了不少,还说太子将来会是“一代明君”。

如今明君就坐在上头,便有人说他的儿子是下一代明君,康熙会怎么想?

况且她说的这几个皇子当中,除了直郡王和八爷听起来没心眼儿外,旁的人都把好名声传到江南来了,康熙听了又会怎么想?会不会已经觉着几个孩子在背着自己来江南造势了?

况且殷陶来到江南后也是出门转过的,并没有听到他人对五爷有什么称赞,提到三爷的也少,倒是八爷在江南名声很是不错,这两个人又从哪里听到三爷文采出众,五爷至诚至孝?

殷陶示意萧玉掏了银子,直接将这两人给打发了出去。

这两个女先儿似乎觉得很奇怪,不明白自己哪里说得不好得罪了这位爷,就这么被叫了出去。

看来这背后之人并没有告诉她俩自己的真正目的,万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