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似乎有些明白了殷陶的意思。
“你是说……避世?或者说……出家?”
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其实自从的得了十二弟求来的经书以后,他细细研读之下才发现了另一方天地,当年去五台山之时同几位高僧谈经论道,心中几位平静舒畅,几乎是那段时间过得最舒服的一段日子。
殷陶倒是没想着叫太子去寺里头出家。
毕竟太子已经有妻有子,他如今有了安安和弘晏,他才知道孩子们的可贵,他不想叫孩子小小年纪便失了阿玛的陪伴。
殷陶道:“是不是真的出家都在殿下。或者说,您可以请皇阿玛赐下法号,改府邸作修行之地,研习佛法或者道学,只要您一心向佛,哪里都可修行。”
听说唐代很多公主就是这样,因为不想嫁人成婚,可宫里催得紧,民间盯着的人又多,便直接求了法号出家了。
虽然太子对道学似乎也感兴趣,但是在康熙一朝,对于佛学更是推崇,而对于道学很有些防范。
若是太子真的打算以修行遁世,研究佛学的确更家彻底一些。
只要他肯成为一个“清静无为”之人,散去麾下诸多势力,保准康熙和四爷都不会再为难于他。
太子瞬间豁然开朗起来。
这的确是一条很不错的路。
他可以先故作温顺,讨得皇阿玛欢心,再执意出家,给他迎头一击。
想到康熙吃瘪后可能产生的神情,太子笑了起来,这也是他四个月一来,头一次发自内心的这般笑了起来。
“多谢十二弟指点。”
==
自从失宠以后,直郡王彻底没了消息,八爷紧接着也得了重病,据说病来如山倒,已经病得有些下不来床。
几个闹得最厉害的皇子都倒了,余下几个原本安静的五爷等人也更加安静了。
在一片安静的氛围当中,殷陶迎来了康熙四十八年的新年。
因为当初被留在南苑没能去给八爷辩解的关系,九爷深以为憾。
这都过了三四个月了,还是这般惆怅得要命,日日半死不活的。
五爷给宜妃请安之时,领了宜妃给的“开解老九”差事后,便拉着九爷来殷陶这里散心。
九爷在无聊时候伤春悲秋最是明显,见到殷陶之后,先是讨论起了外语,又说起了生意经。
虽然后来九爷事业搞大了,勉强收了五爷入股,但是五爷拿了钱依然看不上他。
在五爷看来,十二弟那么清高的一个人,竟然会同意跟老九一起做生意,一方面是十二弟人好,老九贴上去他不好拒绝,只得一起搭伙了;另一方面是十二弟一直是个光头阿哥,日子过得实在太难了,才不得不另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