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3 / 5)

说错了话,恰恰相反,是因为老十二说得实在太对,甚至可以说已经探知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叫他都一时梗住,无言以对。

的确,就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康熙又重新萌发了想要废除太子的念头,且随着大理寺查案进程的推进和会饮案等案子的重新翻出而越发强烈。

他知道这样并不妥当,也知道若是再度废除太子,太子便不会有其他活路可言。

可若是任由太子这么发展下去,两人早晚会闹得比康熙四十七年更叫他下不来台。

太子有了这般想法,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虽然太子出家名声的确不好,但也比像直郡王一般被一圈到底更强一些。

就这么过了大概十分钟的时间,殷陶将地上方砖数了两遍过后,康熙才叫了起。

殷陶边往上起边小声嘟囔:“出家怎么着也要找个有名望的寺庙,说不定还要去五台山上走一遭。倒不如叫殿下在京中找一处宅子带发修行,到时儿臣几个若是想念兄长,还可以过去聊天叙旧,倒省了一番想念。”

康熙也听出了殷陶这句话里的意思。

兄弟们之间能有多少感情?只有他这个阿玛才是对太子感情最深的人,也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时时见到太子。

若是不同意太子出家,最终走向被废的结果,太子想必心中有怨,不愿见他。

而若是自己再对太子太过优待,又会让有心人拿来大做文章,反而对太子不利。

更重要的是,将来新君上位,必然会忌惮太子,继续幽禁于他,太子绝不会落得什么好下场。

这么一想,太子要远遁红尘之事,也是勉强可以考虑的。

最终,康熙还是做出了妥协,请了大师过来给太子批命,道是如今太子和佛门之间的机缘尚不成熟,若是想远遁红尘,只需在京西置办一处宅子,带发修行便可。

康熙对内如此,对外却又是另一番说辞。

宣称太子是为国祈福,著书传道,带发修行,主要是为国祈福,祈求大清国运昌隆,五谷丰登,并不是普通出家。

既然要远离红尘,储君的位子自然不能留给太子,康熙另拟了“慧真法师”的封号,并道为了感念太子为国祈福,享亲王待遇。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都掩盖不了太子看破红尘意欲出家的本质。

太子意欲快些搬出京城,康熙便叫人翻新了一处皇家园子给太子使用,虽然那园子并不算大,但据说景致和风水都是上佳,距离京城并不大远,还是康熙去塞外的必经之地,方面康熙每次去塞外之前可以看他一眼。

康熙到底还是心疼太子,即便太子都这样了,依然不许人看轻了他。

当初在殷陶螃蟹宴上的事情,康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