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586章 力有不逮

第586章 力有不逮(3 / 4)

工艺。对此他虽有涉及,但毕竟不是专业,还需要摸索和实验后才能投入大规模生产,可喜的是经过实验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而弩炮却不同,它制造使用的木材,在原始森林密布的琼州可以所取之不竭,而且加工工艺相对简单,并已经有了一批娴熟的工匠,各种条件都能满足大规模的生产。而弩炮的威力和射程比之当下的身管火炮并不逊色,甚至在射和射程及便携性等方面还占据着优势,且各部都已经大量列装,有了熟练的炮手。所以赵昺暂时放弃了开身管火炮的念头。

不过这不等于赵昺全部放弃了新武器的研和列装。在历次作战中,弩炮和火箭弹可以说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弩炮改进的余地已经不大,要做的只是提高产量和质量。而火箭弹还是有改进的空间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没谱的命中率和那根即占地方又影响行动长长的平衡杆最是饱受诟病。

赵昺为此琢磨了半天,想到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把平衡杆换成尾翼,或是加装尾喷管。经过实验和综合考虑,他决定还是加装尾喷管比较妥当,就是将原来的一个直喷管改为六个喷口,每个喷口与火箭弹的中心线都偏转一个小角度,火箭点火以后,燃气一面推动火箭弹前进,同时推动火箭弹象普通线膛炮的炮弹那样自转,以次保证火箭弹飞行中的稳定。

为了节约成本和考虑制造工艺,赵昺将火箭装药室和尾喷口采用陶瓷烧制,这在制瓷工艺极为成熟的宋代完全不成问题,而瓷又耐高温,不会被火药燃烧烧毁,而战斗部仍然采用铸铁制造,分别制作完成后再行结合在一起。经过多次试验后定型生产,整个火箭弹长四尺三寸,直径三寸五分,战斗部装药五斤,最大射程达到一千二百步。

经过改进后,火箭飞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命中率依然不敢恭维,却也不会出现偏离靶心上百步那么扯的事情,尤其是没有生在空中乱窜的情形。能做到这种程度,赵昺就很满意了,因为火箭弹在现代依然是最适宜攻击面积大、定位不太精确的目标,其是利用覆盖面积大的特点,攻击多个瞄准点。却不能用来攻击距离己方部队太近的目标,也不能用于己方部队要占领或通过的区域。

而改造后火箭弹又多了个缺点——不易搬运。震动一大,或是从高处跌落,陶瓷弹体容易破裂。赵昺的解决方式很简单,战斗部和药室分别用木箱盛放,里边多铺稻草,反正这些东西田里到处都是,且成本几乎为零。不过也有好处,若是火箭弹失效未爆,掉下来也摔烂了,想仿制都难。

因为火箭弹弹体外形生了变化,原来的射架已经不能使用,于是赵昺又重新设计了射架。他本想弄成现代那种多管火箭射架,即可以齐射,也可以单独射,但是一经实验不大好使。因为限于当前的直燃式点火方法,点燃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