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878章 融汇变通

第878章 融汇变通(3 / 4)

换上朝服就位便结束了。

本来依照礼制还应由礼直观再读一份敕书,而其宣读的这段内容是赐予皇子的表字,意思一方面表示了长辈的期望,另一方面表示其已经长大成人。但是这道重要程序此次也省了,只因为大宋历代为皇子取表字的甚少,且即便取了谁又敢直呼皇帝其字,那不是疯了,就是活腻了……

排除了又一道障碍,赵昺的婚事进程也开始加速。祥兴八年十月初十,皇太后诏:以皇帝纳后,令翰林学士、御史中丞、两省与太常礼官检详古今六礼沿革,参考《通礼》典故,具为成式。群臣又议勘昏,御史中丞邓光荐请不用阴阳之说,右相文天祥亦言不可,太后纳之。

八年十月二十日,三省、枢密院言:“六礼,命使纳采、问名、纳吉、纳成、告期,差执政官充使,侍从官或判宗正官摄宗正卿充副使。以旧尚书省权为皇后行第。纳采、问名同日,次日纳吉、纳成、告期,。纳成用谷圭为贽,不用雁。‘请期’依《开宝礼》改为‘告期’,‘亲迎’为‘命使奉迎’。纳采前,择日告天地、宗庙。皇帝临轩发册,同日,先遣册礼使、副,次遣奉迎使,令文武百官诣行第班迎。”

礼部尚书徐宗仁又言:“据《开元礼》,纳采、问名合用一使,纳吉、纳成各别日遣使。今未委三礼共遣一使,或各遣使。又合依发册例立仗。”太后诏:“各遣使,文德殿发制依发册立仗。”同日诏,左相陆秀夫撰册文并书。学士院上六礼辞语,纳采制文。

赵昺此刻成了一个旁听者,朝堂上热热闹闹都与其无关了。他听着也只剩苦笑了,按说这些程序往往需要耗时数月,甚至年余。不知道是他们担心自己变卦,还是急于让自己亲政,反正一切都打破了常例,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前行着。而这六礼其实与现代多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更为简单,或是复杂了。

所为纳采,即请媒人去探探口风、虚实。古人认为,大雁“夫唱妇随”,感情专一,值得学习;因此,纳采时拿一只大雁作见面礼。不过众人觉得小皇帝大婚乃是百年盛事,不能光拿只大雁去蒙事儿,所以改为谷圭。意思就是男女两家,在议婚前相互了解,确认对方家庭清白,身体健康,品貌端庄,家教良好,门当户对时,由男家备酒、肉、面,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方家收下礼品,就算是允诺议婚,双方就可以进一步接触了。

问名便是通过“纳采”女方允诺议婚后,男方家主动将写有男子姓名、出生年月日时的《庚书》,请媒人送往女家,并询问庚书。双方庚书互换后,男方请算命先生推算“命相”是否合适。合则开亲,不合则作罢。纳吉即送礼订婚,男女二人“八字”相合,男家就正式备礼请媒人持《聘书》登门求婚。

应征即送聘礼正式订婚,男家收到女家允书后,择吉日携礼物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