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知者(1 / 2)

信息全知者

魔性沧月著

所见能知道一切已发生之事,所闻能看穿世人诡谲人心,所感能知晓他人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秘密。

知道的越多,越不幸福,仰望星空,黄极感受着来自整个宇宙的恶意,以及人类的绝境。

仅仅只是地球乡村小农民的他,不得不感慨:“我知道的太多了。”

无论是科技还是神话,亦或者宇宙隐藏的bug……皆逃不过信息的感知。

面对人类被高等文明圈养而不自知的无解困局,黄极只能跟外星人比一比,谁知道的更多了!

谢谢大辣子的推荐,这篇智斗部分写得很精彩啊,一环套一环,但主体的世界观太阴谋论,我个人没太大兴趣,朱迪福斯特有部科幻片《超时空接触》。

放下影评:

中国有个很棒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写过一篇很震撼的短篇《朝闻道》,盖取“朝闻道,夕可死矣”之意,讲的是地球一批最顶级的科学家在更高级存在到来之际,为了能获得宇宙至真之学而欣然赴死的故事。科学家是一群什么人?当然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科学家都有相同的价值观,但是我听说真正的科学家苦心钻研的核心动力,并不是什么“造福人类”,更不会是“光宗耀祖”,而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无法抑制的好奇心。科学家群体中当然也会产生很多技匠和政客,但满足好奇心其实才是“真正纯粹”的科学家的状态——虽然这会让很多人失望。

很明显,《超时空接触》持的是相同的观点。通过对女主角朱迪福斯特父女情的描写,影片给了这位女科学家无与伦比的动力:好奇心,这导致了她多多少少与神学家和政客甚至同行们相比显得古怪而另类。她不在乎男女之情,她不在乎研究成果有否实际意义,她不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名声和地位,她只在乎有没有人给她资金,让她去毫无顾忌地追逐自己所渴望的真相。本片首先以科幻的视角,通过定义理想的科学家,来定义科学精神:“求真”。逻辑很简单,基于好奇心所求得的“真”,其可信度绝对比基于经济和政治考虑求得的“真”要高得多。

然后本片主题开始向宗教倾斜,虽然宗教是以戏剧障碍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就以下两点可见,本片对宗教的思考并非是否定的:一,朱迪福斯特无法证明自己“爱父亲”;二,不信上帝的朱迪福斯特没有资格代表全人类进行时空旅行。而当朱迪福斯特阴差阳错地成功进行了一次无法被现有科学所证明的“超时空接触”后,朱迪福斯特自身的信仰也动摇了,她懂得了坚持纯粹科学的缺憾,她悟到了世上有科学能力所不及的东西。

于是本片转入到下一个主题:信仰。被传授的信仰被称作宗教,被证实的信仰被称作科学,而信仰自身是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