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第41章 绝代佳人何寂寞

第41章 绝代佳人何寂寞(1 / 6)

俗话说“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小孩子心心念念的就是自己的“压岁钱”。

压岁钱,又名压祟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夜饭后,长辈将压岁钱事先准备好,等到第一声鸡鸣,晚辈拜年的时候便分给他们。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晚辈平安地度过一岁。

压岁钱起初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特制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那时叫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佩带物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但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里记载,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老百姓给孩子压岁钱的规矩还是比较讲究的:一般会按照小孩的年龄来给,比如这个小孩7岁,那么长辈一般就给他7文铜钱,10岁的话一般就给10文铜钱,不过一年可以领2次,一次是过年,另一次是过冬至时。

【一】《除夜》来鹄.诗

事关休戚已成空,

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

又将憔悴见春风。

一声鸡鸣,打破了柳好好对爱人深深的思念。

小柳义却立刻从如烟的怀里跳了下来,他急急忙忙地跑到柳好好的身边,跪在地上就拜,小嘴还灵巧地说道:“娘亲,娘亲,新年安;红包,红包,拿一千。”

柳好好先是一愣,随后便高兴地拿出了一个大红包放在柳义高举的小手上,嘴上却嗔怒道:“这是谁教的,是不是如烟?”看到如烟在捂着嘴笑,又道,“如烟啊,如烟,你就不教他点好~”

小柳义拿起红包,立刻爬起身来,急忙解开了红包,但又不识字,便交给自己媳妇柳如烟查看,问:“是一千吗?”

柳好好嗔骂道:“小财迷,白眼狼,娶了媳妇忘了娘。”

刘基心想:像柳好好这样的家庭,给孩子一千个铜板也不是难事,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红包里装的是一千两的银票。

柳如烟把银票装进自己怀里,也过去给柳好好拜年:“母亲大人新年好,我的红包不能少!”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对财迷啊!”柳好好又递给了如烟同样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