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第123章 敢惜河颜凋宝镜

第123章 敢惜河颜凋宝镜(1 / 7)

申时,孙毅的迎亲车队到了孟盟村[今蒲州镇孟盟桥村]

这个小村庄,非常地有名。那是春秋时,秦将孟明视伐晋、济河焚舟、盟师必克的地方。所以,此地名曰“孟盟”。

“济河”的意思可不是指永济的河,古时的永济叫“蒲坂”。到了清雍正时,才有了“永济”的县名。“济河焚舟”中的“济”字,是“渡过”的意思。

由于这条河流,水势湍急,当地人便叫它“涑水河”。每当洪水泛滥,人们无可奈何站在桥头望河兴叹。因而河上的桥,便有了一个别样的名字——奈何桥。

“奈何桥”的旁边有一个茶棚,茶棚前竖着一个幌子,幌子上写着“孟婆汤”[1],熬汤的是一位老妇人。

传说,这老妇是春秋名将孟明视的后人。她寄居在此,熬制茶汤给过往的路人消暑解渴;洪水泛滥时,也提醒着过往的行人,小心过河。

【一】《奈何桥》佚名.诗

奈何桥上道奈何,

是非不渡忘川河;

三生石前无对错,

望乡台边会孟婆。

孟婆汤是“忘情水”的说法,在元代已经相当流行了。

孙毅一看到这个招牌,便明白已经到了孟盟村。像孙毅这样的花花公子,更明白“孟婆汤”的寓意。他喊住了司仪总管说:“我们在此桥边休息一会儿吧!”

司仪马上过来说道:“大少爷,我们还是尽早赶路,到河东县休息吧!再不赶路,就连着黑了……”

孙毅怒道:“你啰嗦些什么,叫你休息,你就休息。难道你不知道,本少爷中午喝了不少的酒,现在已经饥渴难耐了吗?”

司仪只好喊停了队伍。

孙毅来到了孟婆的茶棚,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不多时,从屋子里出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妇,但她长相端庄,根本不像是一个开茶铺的女人,倒像个有钱人家的贵妇人。

她身穿一件彼岸花图案的红袍,脸上描有彼岸花形状的花黄,她的嘴角老是有一抹看透世俗,而又冠绝于世的笑容。

孙毅心里一怔,因为他看到了孟婆的红袍上,绣有和自己新娘子类似的彼岸花……

司仪总管召集大家进棚子稍歇片刻,喝碗孟婆汤解解渴再赶路。

司仪恭敬地把第一碗汤递给了孙毅。孙毅接过茶汤,品了一口,感觉甘苦爽心,便端着这碗汤走向了花车。

他来到了美盼的车前,隔着车帘说了一句:“表妹,给你一碗‘忘情水’。喝了它,你就能忘记从前……”

美盼一听,怒了,她一把扯掉了自己头上的红盖头,猛然掀开了车帘,问道:“表哥,你这是什么意思?!”

孙毅嬉笑了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