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第33章 别院深深夏簟寒

第33章 别院深深夏簟寒(2 / 12)

楔入。因为是母亲去世了,所以右边应钉二颗钉子,左侧钉一颗钉子,最后一根寿钉成桃形,称为“主钉”,按男左女右楔入棺盖前一侧。每下一钉,子女都要说一句吉祥的话语。

傍晚,必须“接三”。说明人死了三天,其亡灵就要到地府阴曹,或被神灵的金童玉女迎接去了。

于家备了一份头等车马“纸扎”,与真的大小一般。车内挂里子,冬天是棉帘子,夏天是纱窗凉棚,由一匹大菊花青的辕马驾辕,转轮,能拉着走,叫做落地拉的车。车前有顶马一匹,官人骑在马上,后面还有个跟骡。车上的铜活是用金、银纸糊出来的,做工精细。另外,还有四只粉红色的墩箱,上面绘有花卉图案。

时辰一到,于家大门外会安置一面大鼓,一对锣架,一对号筒,叫做门吹儿。

焚化纸糊车马活动结束后,随将“倒头饭”、“引魂灯”[亦称“倒头灯”]、“丧盆”[烧纸盆]统统放在灵柩前,专供前来吊丧者磕头之用。

旧北京的习俗,至亲往往在得知人去世之后就要前去丧家吊唁,其他亲朋一般在接三时才前去吊唁。而且要穿石青褂,男的去帽上红缨,女的不能佩戴首饰。

亲朋前来吊唁,子孙是要哭迎的。客人刚踏进门,门鼓就要传报。鼓手们击鼓、鸣号,说明来的是男宾;如果击鼓、奏乐,便知来的是女客。

近亲一进门就要举衰,其他人到灵前再举哀,举哀完之后,由知宾挽慰下来,到账房交礼。

前来吊唁者所送的礼金都用黄色、蓝莶的封套装好,若是送挽帐或挽联则须是蓝、灰、青白等素色的,也有的送烧纸、冥钞、金银锞篓等。上完礼,账房会发给举哀人一条蓝绸条的白菊花,有的要发孝衣、孝带子。之后可以到茶座上休息。

吊孝的人,来到灵堂。看到于太医为亡妻子写的《悼亡》诗,挂在了灵堂的两边。

右侧一联是: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左侧那联是: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外甥修染跟着继母于湉来到了灵堂,哭祭过舅母后,知宾便扶起了他们母子。修染一起身便四处踅摸,但始终没有发现清婉的影子。

于湉问道:“修染,你在找什么?”

修染说:“怎么不见我的那几个表妹。”

继母道:“噢,闺女们都是守在灵柩帐幕的后边。”

修染转身就要去灵帐后面去找,于湉赶紧拉住了他,说道:“女儿家,就是为了回避见到客人才守在灵帐之后的。你一个大男人,怎好此时去见?”

修染随即止住了脚步,心想:出殡时,总会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