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第55章 客落不如归梦短

第55章 客落不如归梦短(3 / 4)

不愁日暮还家错,

记得芭蕉出槿篱。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一个巴蜀的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她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因为她知道自己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寥寥几笔,就写出了家乡的风土及夏日的风情。

————————————

注释

[1]葡萄

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葡萄是著名水果,生食或制葡萄干,并酿酒,酿酒后的酒脚可提酒石酸,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人类栽培葡萄、酿造葡萄酒和创造葡萄文化的历史悠久,而中国是世界上葡萄较早栽培地之一。中国古代的栽培葡萄,是外来的物质文明,其原生地在黑海和东地中海沿岸一带及中亚细亚地区。大约五六千年以前,在今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亚地区已开始栽培葡萄和进行葡萄酒的酿制,后来向西传入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各国,转而向东传播到东亚。

先秦时期,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已开始在西域传播。中国最早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是《诗经》,但里面说的是野葡萄,“六月食郁及薁”,“薁”就是野葡萄。这反映出殷商时代的人们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但是,今天我们习惯上说的葡萄,指的却是欧洲葡萄,是在汉武帝时期才来到中国的。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苜蓿随天马,葡萄出汉臣,葡萄和苜蓿随着天马和张骞传入中国。大宛葡萄品种的引进,使之中原内地葡萄种植的范围开始扩大,葡萄酒的酿造也开始出现,葡萄、葡萄酒有关的文化逐渐发展。

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文学家诗赋等创作的题材显著增加。除史传外,葡萄和葡萄酒还出现在图经、方志及文书档案中。葡萄、葡萄酒文书档案的种类增加,吐鲁番文书、敦煌文书、吐鲁番回鹘文文书、吐蕃简牍等,均有葡萄、葡萄酒的记载。葡萄、葡萄酒与宗教信仰关系继续发展,使葡萄文化的宗教信仰色彩浓厚。唐时,佛教文献是葡萄文化的重要载体。

唐代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写道:“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诗里的蒲桃,指的就是葡萄。

全文: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