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第57章 青纱帐里且慢行

第57章 青纱帐里且慢行(2 / 3)

了高粱地……反复几次,最后只得说,“这位夫人大小姐,看来今儿真的不行了,小的只能送您到这儿了,您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友乾把轿夫好一顿臭骂,最后朝他们的屁股上每人又踹了一脚,骂道:“滚!滚!滚!”

俩轿夫连滚带爬地掉头就跑,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清婉心里纳闷:怎么他们往回走,也不停下轿子拉稀了?她朝友乾看了一眼,说道,“公爹,这么热的天,人家好歹也送了这么远的路,您应该多少付给他们一点儿钱才是。”

友乾怒道:“我付他们钱?他们应该找给我钱才对!这两个龟孙,把我们送到这个前后不着村的地方……”

其实,甄友乾早就把钱给了轿夫,而且还是付了双倍的价钱。这是甄友乾有意这样安排的——只要听到他朗诵诗词,就立刻放下人,跑路!

【二】《浓绿万枝》佚名.打油诗

浓绿万枝红一点,

动人景色不须多。

甄友乾把清婉扶上了马,在扶她的时候,有意托着人家的屁股。清婉往前移了移身子,友乾也踩着马镫上了马。

友乾让马走得特别慢,像是在散步。只是这散步的路,着实让人有些害怕——这段路很直,直得好像能看到路的末端;这条路很长,长得又仿佛永远走不到尽头。

越往前走,红高粱仿佛也就越高;越是前行,两边的高粱好像也在向路中间靠拢。

“记得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呀!”清婉心里纳闷,“怎么,好像要回不去了?”清婉越想越害怕,不由地便慌了神。

正在忐忑,就听甄友乾又续上他的打油诗:“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景色不须多。”接着一双粗长热辣的大手,不知不觉间便溜进了她的衣裳……

————————————

注释

[1]肩舆

即轿子。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肩膀上的轿子”,一种代步的交通工具。

(1)车舆制度。

肩舆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走平路也以它为代步工具,肩舆在东晋及南朝时即已盛行。初期的肩舆为二长竿,中置椅子以坐人,其上无覆盖,很像四川现代的“滑竿”。后来,椅子上下及四周增加覆盖遮蔽物,其状有如车厢(舆),并加种种装饰,乘坐舒适。这种轿子就是“轿舆”。

清初京官三品以上,在京乘四人肩舆,舆前有藤棍双引喝道。四品自佥都御史以下,只乘二人肩舆,单引不喝道。当时正阳门专许舆入,车不准行,故京官无乘车者。后来渐有驴车、骡车。乾隆二十四年(1759)以后,骡车渐多而驴车渐少,嘉道年间则京官无乘驴车者。咸同以后京官惟尚书以上乘四人肩舆、侍郎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