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第145章 醉别千卮不浣愁

第145章 醉别千卮不浣愁(1 / 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查找最新章节!

古人是男子二十“弱冠”而娶,女子十五“及笄”而嫁。像王冕这样四十岁不结婚的男人,就算是现在,也算是奇葩。

当初,弱冠之年的王冕,也想着结婚生子呢。可正当父母忙活着给他娶亲时,取缔了44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又恢复了。

元朝第四任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虽说是蒙古人,但所下的诏书可一点也不蒙古。他的诏书,对哪些人能够参加高考,具体考什么内容,甚至连监考人员的组成都一一作了明确的规定。

别看他的招生简章简短,却点出了一个国家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

诏书上说:年及二十五以上,乡党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义,经明行修之士方可参加考试。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想考取清华北大,必须是德才兼备之人,可不能光看分数。不然,就算你中得“三甲”又能如何?还不是跑去敌国,与敌人一起来对付自己的国家?前朝的秦桧,就是个例证。

【一】《论语.为政》儒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恢复科举那年,王冕正好符合条件。他参加了江浙行省的乡试,中举后,就带着自己的书童奔赴京城而来。

王冕生于那个文化荒芜的年代,加上是自学的底子,又没有名师的指点。因此,第一届高考,他就落榜了。

他是绍兴人,来一趟京城可是不易,又是贫困之家,哪有那么多的钱财供他来回折腾?于是他就在京城住了下来。可这一住就是12年之久,把自己从青春年少熬到了不惑之年。

王冕端起了酒杯,苦笑道:“有道是,三十而立,立家立业,可我住的,还像个家么?有道是,四十而不惑,可我怎么感觉,越活越不想活了呢?”

于湉发现,从王冕的眼睛里渗出了点点泪花,便安慰说:“你看你这人,以前没有科举,你们男人不是照样活得潇洒?怎么这恢复了科举,你们倒不能活了。”

王冕看到坛子里的酒已经喝光,又打发书童去打酒。

“哎~哎~别喝了。眼看要天亮了,今天不是还要去我家烧炕么,有你的酒喝……”

“我不去!”

“怎么又不去了?”

“我去你家,算什么,朋友?还是…?这不是坏了夫人的名声了么!”

“姐姐我不怕这些。”

“您不怕,我怕!”

“你个大男人,怕什么?”

“还怕什么!”王冕抬起头来说,“本来我就找不上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