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科举的公平,在京三品以上文官,悉数深居简出,就算没有公务,也要去衙门坐班,回来之后,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写什么书信……都要随时准备接受查验。
一旦发现有和举子往来,立刻严查到底。
身为锦衣卫大都督,又是詹事府詹事,徐景昌肯定不好宽以待己,严于律人。他每天老老实实前去锦衣卫和詹事府,半点不敢怠慢。
当了这么久的官,也就是最近这段时间,才对得起朱棣的俸禄。
没了徐景昌,朱高燧肯定不能让应天城没了热闹……他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邸报火力全开。
直接向士人下达了战书。
你们不是高高在上吗?
不是文曲星下凡吗?
不是孔孟门徒,与众不同吗?
你们说恩科舞弊,信誓旦旦。
现在机会来了,有本事就在殿试上一较高下,看看谁的学问更好?
如果你们输了,请你们放下架子,老老实实承认,你们或许书读得不错,但是远没有可以自以为是的地步!
各省的举子,你们的考验到了。
就问你们,敢不敢应战?
朱高燧一边下战书,另一边又鼓动人,以各省举子的口吻,发起回应。
其中以江西人居多。
大约就是根据某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江西举人称:天下文脉,汇集江西,恩科出来的人,根本架不住江西举子的一根小指头。
轻轻一按,就给碾死了。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有人瞧不起,双方在邸报上,就开始了隔空交锋,打得火星乱飞,热闹非凡。
连带着整个情绪都调动起来。
比如唐赛儿,她坐在自家的二楼,就能看到隔着一条街的区域,已经被锦衣卫看管起来,闲杂人等,不许靠近。
那里面就是这一次的恩科举子。
一定要加油啊,抽肿那帮士大夫的老脸,让他们知道,高高在上,看不起别人,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或许恩科的举子都没有料到,本来是被士林集体鄙夷的他们,却得到了属于老百姓的支持。
时间如掌心的沙,越是珍惜,就越是流逝得快。
会试结束,一共三百七十三名通过的贡士,已经新鲜出炉。
只不过他们恐怕是有史以来,最糟心的一批人了……本来殿试只排名,不黜落,也就是说,通过了会试,就是光荣的进士了,区别的不过是名次不同罢了。
大家伙可以欢庆,从此步入士大夫群体了。
可这一次不同,还有一群人在等着呢!
甚至可以这么说,没通过会试,只算是学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