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赦免匪徒,让他们返回原籍,耕种田地,做个老实的百姓。
可以说袁纲和左雨田的举措是有效的。
他们大大降低了山东的匪徒数量,还顺便改善了民生,山东百姓,交口称赞。
但是事情到了最后,两个人也面对难题,没法解决。
其一,毕竟还有些顽固的匪类,他们作恶多端,杀人越货,无所不为。身上背负累累血债……这样的人,无法赦免。
其二,就在抑制豪强,铲除大户的时候,少不得要抓许多人。
现在这帮人都在大牢里面押着,他们之中不少也通着朝廷官吏,因此弹劾袁纲等人的奏疏不断。
所幸朱棣庇护着他们,平章院也盯着,朱高炽更是清楚怎么回事。
但是久而久之,事情就不好说了。
许多冲在最前面的能臣干吏,往往不会有好下场。
从你身上得到好处的人,未必会出全力保护你。
那些被你伤害了利益的,一定会咬牙切齿,拼了命置之死地而后快。
偏巧随着年头过去,你的功劳也渐渐黯淡,被人们遗忘。
到了那时候,那就真的不免卸磨杀驴了。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非常关键。
把这帮人全数发配辽东,不留后患。
“老乡们,父老们……山东土地贫瘠,人丁滋生,越来越多。守着一亩三分地,想不挨饿都难。现在天赐良机到了,辽东有金子,淘金归来,发家致富,光宗耀祖啊!”
“不管是什么人,哪怕是江洋大盗,身上背着人命,只要愿意前往辽东,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
“乡亲们只要去了,几年之后,衙门招募官吏,优先录用啊!”
最后这条可要了命了……你发多大的财,山东爷们未必看得上,但是能当官,吃上皇粮,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半点不能含糊。
消息传开之后,很多人家都动心了。
这里面有原来的卫所军户……根据朝廷最新的政令,已经取消了军籍,原来的卫所官还能入武学,普通的军户则是可以拿到土地,做个普通人。
但总有人不甘心,比如登州卫的一户戚家军户就动心了。
戚老爹的长子已经去了北平,入了武学,他还有两个儿子,老二一向老实,就留在家里,守着这点田产过日子。
至于老三,就去辽东吧。
“到了那边,也不必急着回来。早些年的时候,为父随着凉国公打过辽东,知道那边的情况。别看气候苦寒,但是土地很肥沃,荠麦遍地,是个好地方。能找到黄金就找,找不到,安家立户,繁衍生息也好。”
戚家三爷点头,“儿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