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得上一句高手。
就说此时她们身边,还有明里暗里的禁军高手、粘杆处侍卫、东厂番子护持,萧承并不担心有什么意外。
送走三人,萧承抬头看向路闷声山上,沉声道:
“走吧!”
今日前来,萧承可没有忘记,还有正经事要做。
此前一直极为识趣,远远坠在身后的张昭、张纮、萧瑀、杨延和、温体仁等一众官员,此时见三位娘娘远去,这才快步走到萧承身边,一同朝山上的鹿门书院而去。
因为此前朝中颁布的规定,鹿门书院推荐的学子可以免除科举初试。
去年的科举初试,其实并不算难。但凡有心学习的士子,都不会被难住。
但如今国中,除却稷下学宫,以及鹿门书院,却是再无旁的书院有此特权。这也算是,承认了这鹿门书院的地位,是以引得了不少学子来自求学。
此时山上的书院,在大动土木,以求容纳更多学子在此求学。据说现在,司马徽也已经提高了学院的准入门槛。
只从这两处看,这鹿门书院也已然不是当初刚刚建成,司马徽、庞德公领着七八个弟子的样子了。
众人刚走到山上的书院之中,便被数名年轻学子在门前拦下,客客气气地对着一行人道:
“还请诸位见谅,今日书院之中举行推免试,无关人等一律不接待。若是想要入学,也还请改日再来!”
萧承一行人,除却年纪本就不小的温体仁,以及近来因为又要开始准备九月初的科举而累的有了老态的张昭,其余人皆是年轻士子的模样。
为首的萧承虽然一身常服,但雍容之态不曾改变,也像是哪个出身贵族的公子哥。所以误会成是听闻学院名声而前来入学的士子,倒也是应有之理。
张昭等人闻言,皆是对视一眼,不由失笑一声。
几人前来,可还就是为了这鹿门书院的推免试呢!
去年的一场科举,所耗精力最大的,可不是最重要的复试、殿试。而是筛选士子,看上去最简单的科举初试。
原本的科举,是依靠各地方官府,筛选出参加科举的士子。
但如今的云国,百家盛行,这样的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毕竟百家弟子之间,理念或有不同,法家的法治遇到儒家的礼治,那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难免有失偏颇。
便是因为如此,萧承在和张昭商议之后,提出了以朝野之间,各官方、民间书院推免,以减轻朝廷面对海量士子参与科举的压力。
此种方法,此前未曾有过实例。而这鹿门书院,便是试验!
一旁伺候的冯保,朝萧承看了看,在得到萧承点头示意之后,方才道: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