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承微微抬头,沉声道:
“冯保!”
在门外侍立的冯保,此时听到萧承呼喊,连忙推开殿门。刚一抬眼,便看到在萧承身边,那六柄看起来各有神异的宝剑,不由眉头一跳。
不过冯保好歹在萧承身边伺候久了,知道自己陛下身边多有神异之处。见萧承脸上并无异色,冯保当即收敛心中惊讶,快步走到萧承身边,躬身行礼,道:
“陛下有何吩咐?”
萧承指着身边的六把宝剑,道:
“安排匠人丈量,以打造剑鞘、剑架。”
“是。”
冯保连忙示意手下小太监,进来将这六柄宝剑搬走。
而这个时候,萧承却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看向冯保,问道:
“对了,朕此前让礼部、兵部、户部共同拟定的酬功章程,可曾递上来?”
萧承之所以将巡游的目的地,定在这江州郡,就是为了前来封赏一众有功将士。
冯保闻言,连忙道:
“初拟定的折子,今早便已经递上来了,就在陛下御桉之上。”
萧承闻言,微微点头,道:
“找出来,朕看一看。”
冯保闻言,连忙走到一旁的御桉之上,从满桌的奏折之中,找到了那份奏折。
萧承打开奏折,大军犒赏所需物资,以及一众功勋将士的姓名,尽皆列在其上。
一众有功将士之中,居于首位的,是征北将军程不识。其后,是武镶将军狄青。此前容州城一战,威震天下的伍子胥,这次只是排做第三。安东将军杨大眼,与指挥武里府水师,打出雷州大捷的郑和,则位于最次。
除此之外,名单之中,还有一些萧承眼熟的名字。
如夺取阳平关,围堵江阳郡夏军,生擒夏军一路主帅仇天路的赵云、杨再兴。单骑冲营,剑州关危急关头驰援的姜维。还有率部坚守剑州关,转任地方,维系大军粮草运转的诸葛亮。
萧承仔细翻阅过奏折一遍,略作沉吟,开口道:
“诸将恩赏有问题,得改一下!”
冯保微微一愣,有些不确定地道:
“陛下的意思呢?”
“征北将军程不识,封开远侯,迁卫将军,改任中军都督府大都督,兼掌京畿大营,卫戍京师。”
如今的程不识,在前线诸将之中,能力已经沦为二流。不过以其严谨的性子、治军之严格,以及萧承近臣死忠的身份,最是适合肩负起拱卫京师之责!
“武镶将军狄青,封砚山伯,迁镇南将军,兼前军都督府左都督,领十万大军,镇守安顺、象州二郡。安东将军杨大眼,封扶安伯,迁镇东将军,兼后军都督府左都督,调拨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