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开局就登基> 第117章 死里逃生

第117章 死里逃生(2 / 3)

假如张献忠真如清朝所宣传的那样,是一个疯狂的杀人魔王。

四川交通可达的人烟稠密之处,差不多被他杀绝。

那么,几乎没有人烟的四川,何能抵抗十多年?

既然已经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何需清兵们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平定。

四川平定后,清朝统治者为了把杀尽四川人的责任推给张献忠。

说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这就是有名的七杀碑。

而国内现存两块张献忠“圣谕碑”,少城公园陈列的碑上,没有一个“杀”字,当时的照片仍在。

另一块“圣谕碑”,是1934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在四川广汉发现的。

后来这块碑被运到广汉公园中展示。

而它的碑文正是史料中记载的张献忠“六言圣谕”:

“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说的是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

而清朝的御用文人,把前两句留下,后面加上七个“杀”字。

用来凸显张献忠的残暴和清朝的“正义”,其污蔑之意,不言自明。

清朝官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六万万(6亿)人。

有历史学家推测中国的人口在明万历年间达到了一亿二千万至两亿。

可是当时全国人口加在一起,也远远不到6亿。

可见官修《明史》对张献忠的污蔑至极。

自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的《南山集》案起。

历时一百多年,士大夫和老百姓慑于法令的残酷,都不敢私自藏匿张献忠的真实史料。

因而那些能证实张献忠生平的翔实材料均被统治者收缴殆尽。

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上,有一座文昌庙,里面供奉张献忠的塑像。

当地曾发掘到一通张献忠部下的禁令碑,叫《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

碑文记载张献忠部队纪律严明,不许“妄害良民”,不许“擅娶本土妇女为妻为妾”,违者“连坐”、“捆打”,直至杀头。

因此,张献忠受到当地人的爱戴。

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遇难牺牲。

当地人民十分怀念他,此后不久(康熙年间)就悄悄在来人稀少的风洞楼为张献忠塑了像。

而此举遭到清廷的反对,张献忠塑像被清廷反复捣毁。

并在后墙壁立了一道石碑,这块石碑叫《除毁贼像碑记》。

若张献忠真的是屠川,为何当地人还给他建庙立碑。

可以说张献忠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