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辆,不带帐篷,穿着日常衣服,头上裹着作为士兵标记的红布条,开拔到所要去的地方。
露营的时候,便就地休息,起床后各自煮饭,个人就是后勤,丝毫没有后勤辎重的累赘。
缅军这种看似不顾基层士兵安危的方式,增加了军队机动性。
这样的军队最适合缅甸这种地形作战,可惜他们这次面对的明军和装备都是他们从未遇见过的。
甚至听都没有听过,他们哪里知道,现在明军装备绝对是那个时代最强悍的军队,没有之一。
一路上,明军虎狼之师所向无敌,好不费劲的将这些前去支持的土司兵一一击溃。
有时仅出动一个队几十人的兵力,就轻松击败了规模千人的缅军部队。
除了门户兵,还有部分原始部落的士人被缅王征召前来参战。
这些人嘴唇很厚,缅军称他们为炮灰,明军称他们为野人。
野人的路子很野,作战勇猛,拿着棍棒就往上冲,根本不惧明军,很有当炮灰的职业素养。
可惜,炮灰永远都是炮灰,明军毫不客气的将他们变成真正炮灰!
他隆王既愤怒又害怕,李定国沐天波也被他们激怒。
既然东吁王朝的不知好歹,他决定以暴制暴,治服他们!
于是李定国沐天波传令全军:
“不要俘虏,进军道路遇敌一律灭杀!有土司抵抗者,屠其部落!”
缅军门户兵的战术很固定,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都喜欢投射标枪和飞镖一类的投掷武器,投完就跑。
然后让火枪手跟进射击,门户兵没有资格让象兵部队打前锋,只有简单的阵型应敌。
可是明军的迫击炮线膛枪根本不是他们能想象的。
几轮交替射击后,缅军的门户兵就扛不住了,立即发生溃败。
他们没有盔甲,跑的很快,如果放在后世,估计博尔特都没有他们跑得快。
中南半岛的国家,自古不产盔甲,一般使用藤甲,只是简单的头盔、护肩和关节保护。
随着火器的逐渐普及,藤甲失去了效用,缅军主力几乎没有甲胄,更别说门户兵了。
李定国沐天波命令骑兵追击,斩尽杀绝。
这部门户兵的下场很悲惨,他们跑的再快,也不可能跑过四条腿的战马,在明军骑兵的追击下,全军覆没。
接下来的数日里,明军嗜杀的名声远远的传开了,遇到的抵抗明显变少了。
崇祯二十年二月初十,明军在进军途中又撞上了埋伏的缅军,居然是王城禁卫军。
缅甸的军事结构是松散的军事联盟性质,缅王的精锐部队在国都范围内,只有禁卫军的强大,才能保持缅王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