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开局就登基> 第880章 火烧连营

第880章 火烧连营(2 / 3)

而占有了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便成为了汉匈两大帝国都想去争取合作的战略盟友。

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行国的乌孙人,因为优越的地理条件与强大的军事存在。

曾经获得汉朝两次下嫁公主的殊荣,可见这伊犁河流域的绝佳战略地位。

唐朝中期,西突厥咄陆五部中的突骑施部在伊犁河流域异军突起,成为了西突厥部落分散之后最为活跃的部落。

甚至一时间统一西突厥各部,建立了可以与阿拉伯帝国与唐帝国分庭抗礼的突骑施汗国。

而当时作为突骑施部崛起地的伊犁河流域,该地区所拥有的丰沛资源毫无疑问就是突骑施部落早期力量积蓄的重要基础

到了元明清时期,伊犁地区就一直是被视作新疆首府一样的存在。

乾隆二十年(1755),清乾隆平定准噶尔部,统一西域,清廷在此设置了“伊犁将军府“,总管天山南北和巴尔喀什湖及帕米尔诸地。

之后,这块宝地也成为了有着狼子野心的帝国主义想占领的地方。

19世纪中叶,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下,日益衰退,对新疆的控制力下降,当时想要趁乱侵占伊犁河谷地区的有两股势力。

第一个是沙俄,沙俄凭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签订的两部条约开始踏入的步伐。

第二个是浩罕汗国的武将阿古柏,他受到英国等国的支持入侵新疆,以喀什为中心统治了天山南麓。

同治十年(1870),沙俄趁阿古柏入侵新疆之际,同时侵占了新疆伊犁,整个伊犁河流域即将全部沦陷。

在左宗棠与曾纪泽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通过《伊犁条约》勉强保住了半个伊犁河谷,让中国西部门户不至于完全敞开于沙俄的枪口之下。

如今,中哈两国各自占有伊犁河流域,中国控制了伊犁河谷上游,面积为5.64万平方公里

当年沙俄侵占的伊犁河流域的另一部分,俄国人建立了后来哈萨克斯坦的最大城市——阿拉木图。

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早就被哈萨克汗国惦记,他们也是一个野心家,企图全面占领伊犁河谷。

在距离明军军营两公里的地方,沙达尔传令兵分三路偷袭明军军营。

“来人,传本将军命令,兵分三路冲击明军军营,在靠近明军营时,把火把扔进明军军营,老子要火烧连营。”

“是”

沙达尔一声令下,两万骑兵分成三路突袭明军军营。

明军军营驻扎在一大块高地上,在高地后方有一条小河流过,它也是明军水源地。

军营前有两百明军值班,看到不远处突然一片火光,值班百户立即抓起望远镜看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