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莫英帝国还在稳定北印度。
却不知道大唐的兵峰已经直指莫英
朝鲜获得消息之后,按兵不动,朝鲜国距离印度太过遥远。
甚至朝鲜国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莫英帝国。
倭国获得消息之后,立刻疯狂了,立刻开始打造船只出海印度,现在大唐要对莫英帝国,倭国内的大名与将军已经安奈不住激动。
在倭国看来,只要登上大唐这艘战舰,他们将会趁势崛起。
其他的海国,也如同虎狼环视,并且,若是大唐对莫英帝国发动战争
那大唐是必胜的,他们出兵莫英帝国,能够捞到极大的好处。
印度
那可是一个生产黄金、香料、象牙制品的国度
李贞休息了三天之后,再次登临了朝堂。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叩拜,李贞看着满殿朝臣。
他准备将自己这些日子所想的事情,确定下来,只要这件事情确定下来。
李贞不用太劳累,文武百官也能得到休息.
朝堂之上,李贞看着满殿的文武大臣。
太监宣喝道:“有本早奏。”
太监的话音刚落,上官仪走出朝班,道:“启禀陛下,学堂大考取士并为八科,文、农、兵、匠、数、技、八股、历法;增加医道、畜牧,并入匠科,增加西洋历法,并入历法”
上官仪为此次学堂大考考试的主考官,他对此次学堂大考考试自然十分重视。
这件事情办好了,上官仪在天子心中的地位,能够增加—大截。
增加医道和西洋历法是李贞的打算,李贞要给西洋人一次学堂大考的机会。
朝中众臣听着上官仪的奏本,心中暗道:“现在的学堂大考越来越完善了,以后朝堂之上的官员会越来越多。”
上官仪禀奏了学堂大考的事情之后,李贞看着上官仪的汇报,开口说道:“这件事情便由你去处理吧,朕看成果。”
“遵旨!”
上官仪回归朝班之中,匈膛挺起,腰杆挺直。
上官仪得了圣旨口谕,现在学堂大考取士,由他上官仪说了算。
这一次学堂大考,谁也不能徇私!
上官仪回归朝班之后,兵部尚书王玄策出列。
王玄策的脸上有着严峻的神情禀告道:“启禀陛下,臣调集了二十三郡的兵马,北十七郡,南六郡,总兵十三人,副将七十五人,共计兵马一百余万人。”
“兵部器械所存放火炮五千门,步枪十五万把,散弹千万发。”
在李贞宣布休息的这几天里,王玄策并没有休息,他不断整顿着军备物资。
这一次要同莫英帝国开战,已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