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说说,印度都护府之事。”
张柬之走出朝班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商议此事为时过早,不如先将莫英平灭,再议印度总督之事”
“好,这件事情暂且搁置,都归班吧。”
李贞开口说道。
“遵旨。”
娄师德与狄仁杰回归朝班之中,一时间,朝堂之中再无风起云涌。
大部分官员都是眼观鼻鼻问口的手持象牙板站立朝班之中。
李贞看了一眼吏上官仪,上官仪的眼圈有些发黑,这些日子他一直在为学堂大考的事情操劳。
因为学堂大考已经改革,以前写个八股文就能取士,现在需要设立繁杂的题目,取士的人员也变得更多了。
“上官仪。”
“臣在。”
“学堂大考进行得如何了?”
“回京陛下,学堂大考已经进行到了第二场,最后一场结束之后,各个州郡主考官便会进行阅卷”
学堂大考会试的主考官,一般都是当地刺史大人李贞继续问道:“专业学堂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文章?”
上官仪听到陛下问起专业学堂,立刻变得神采飞扬起来。
“启禀陛下,专业学堂盛况空前,有一百二十个国家的学子入专业学堂朝圣求学,现在专业学堂的人数,已经大大了一万六千人”
“许多属国的夷人也参加了学堂大考,臣看过一些文章,这些夷人竟然也学得有模有样。”
大唐帝国强盛之后,海外的国家开始派遣留学生前往大唐帝国。
这些选送的留学生都是在各个属国非常优秀的才子,进入大唐帝国之后。
孜孜不倦的学习着大唐帝国的先进文明。
这些人都希望把大唐帝国的先进科技带回本国。
为自己的国家兴旺做出最大的努力。
大唐帝国,万邦来朝。
就在这时李公公的身影出现在了殿外,众多朝臣向着李公公看去,显露着几分疑惑。
李公公若是出现在殿堂之上,一定是有紧急的事情。
朝堂。
李公公大声说道:“高侃来报。”
“呈上来。”
李贞道。
海军驻扎在连云港,为一百二十万大军提供军粮,难道大唐海军遇袭了?
李公公将高侃的奏折呈到龙书案上,李贞打开了高侃的奏折。
原本李贞担心军粮被袭,可是打开奏折之后,李贞发现自己多虑了。
高侃送来的奏折是捷报。
一些国家见到好处纷纷想要来分一块蛋糕。
海上不断的有外国海军前来,但都被抵挡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