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看着裴行俭道:“武举之事,便由兵部处置,裴大人,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启禀陛下,臣一定不会辜负圣恩。”
裴行俭叩拜了陛下之后,返回朝班之中,心情激动。
陛下已经下发圣旨,现在他可以放开手脚,进行武举了。
陛下所说的七月十五召开武举,乃是殿试,取武状元。
从现在开始,就要进行比试,先进行文试,再举武比,文试过关者,才能参与武比。
一部分武将是武举出身,可以作千言文章,可是写诗作赋,这是为官的基本能力。
若是朝堂之上的武将,目不识丁,如何处理军情?
所以,想要参加武比,也是需要识字的。
裴行俭回归朝班之后,没有官员奏本,李贞宣布退朝。
李贞离开了朝堂之后,李百药和卢承庆二人留了下来。
两人已经将属国国旗全部绘制完毕,就等着陛下甄选了。
每个属国绘制了三种不同的国旗,陛下钦点其中一个,便为属国国旗,方便大唐帝国的统治。
李贞返回了太极殿后,命人把李百药和卢承庆传唤到太极殿,两人入宫的时候,四个太监跟随在他们的身后,扛着四个装有属国国旗的大木箱子。
太极殿里。
李百药和卢承庆站在李贞的左右,李公公和一众太监已经将各个属国的国旗展开。
现在纳入大唐帝国朝贡体系的国家有六十四个,还有一些几十万人口的小国也想成为大唐帝国的属国,却不够资格。
所有的国旗都摊开之后,李贞转头看向李百药道:“制作这些旗帜,花费了多长时间?”
“回禀陛下,耗时三个月零三天”
李贞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雨前龙井之后,开口说道:“这些旗帜都不错,所有国旗都选居中的一卷。”
每个属国,都横列三个国旗,李贞没有心思给这些属国挑选国旗,大概看一眼后,便挑选了居中的一副。
“遵旨。”
卢承庆开口。
这些旗帜上都标记着符号,既然都选居中的一副旗帜,那就非常好办了。
“都收下去吧。”
“是。”
李公公指使着小太监将这些国旗卷起来,收容到了木箱之中,抬走。
太极殿里剩下了李百药和卢承庆。
“两位大人,喝盏茶,稍后同朕前往御花园用膳”
“谢陛下。”
李百药和卢承庆坐下之后,捧起了御赐的香茗。
对他们来说,能够获得皇帝御赐饮食,乃是无上的荣耀。
太极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