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一收,转头对着唐晓晓拱手道:“唐姑娘,我先告辞了。”
唐晓晓对着伙计乖乖的挥着小胳膊:“路上慢点儿呀。”
“多谢。”伙计笑着说完,跳上了骡车,一抽鞭子,赶着骡车就走了。
那骨碌碌的车轮,就跟碾在了王桂珍刘杏儿的脸上似的,还不是碾了一次,是碾了好几趟。
“娘,咱们送一些炭给安安哥哥吧。”唐晓晓扯了扯自己娘的衣服,轻轻的晃着。
被这么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瞅着,谁能不同意啊?
再说了,人家楚娘子母子从晓晓小的时候,就对晓晓那么好,他们送一些炭过去,那不是正常的。
“当然要给的。”李英秀笑着点头。
“走,咱们先进去,等你爹回来,让你爹送过去。这些炭太沉了。”李英秀说着,就牵着自己闺女胖乎乎的小手进了院子。
院门嘭的一关,这才让村里人从震惊的茫然中回过神来。
“晓晓认识字啊!”
“何止啊,还会写呢。”
“晓晓什么时候认字的?”
“这哪知道?没见晓晓去念过书。”
“该不会是跟楚瑞安学的吧?”
村里人议论的可不仅仅是唐晓晓认字的问题,更多的是刚才那一骡车的炭。
那些炭可是不少,够烧好长时间了。
“看那炭,乌黑发亮的,一看就是好炭啊。”
“你又知道,你家又没买过。”
“我家是没买过,我从镇上见过。吴记,我可是知道的,人家铺子里啊,摆出来的炭根本就没这样,没有这么好的。”
那个人说完,又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的说着:“你们刚才也听刘杏儿说了,那样的炭是他们家老爷夫人用的。就连那妾室生的孩子,都用不上那种炭。”
“晓晓可是厉害了。”
“是啊,这么好的炭。”
“这算什么了?没听晓晓说,救了人家苏公子嘛。人家公子的命还不如一车炭值钱?”
村里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感叹着,那纷纷羡慕唐晓晓的目光,对于王桂珍刘杏儿来说,可是跟钢针似的,扎得他们浑身的难受。
刘杏儿话都没说一句,抬腿就走。
王桂珍臊得啊,转头就要进院子。
只是,偏偏有村里婶子看不过王桂珍这没事找事的样子,特意的叫住了她:“王桂珍。”
“干什么?”王桂珍没好气的转头,怒问着,“我家是没那样的炭,但是,人家杏儿给我们送了这些炭来,我就感激不尽了。”
“人家送给我们的东西,我们谢谢都来不及,我们啊,可不会做出来嫌七嫌八、挑挑拣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