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差里的肥差,因为漕运总督不止是管漕运,他还兼庐凤巡抚,驻节淮安,管着附近六个府、三个州。
“凤阳府知府符广致,那可是永王府小王爷的泰山,”龚先生道,“前回定亲时,都传符广致要飞黄腾达了,可他依旧不进不退还是个凤阳知府,他迟早要升官的。”
孙宣明白龚先生的意思了。
符广致为官多年,风评极好,考绩也是全优,前回进京述职时就有传言会升官,待与孙家成了亲家,传言更盛,偏圣上开口,依旧压在了凤阳知府的位置上。
可这样一个能干的官员,也不是京中无人,早晚再进一步,差异就是进到哪儿。
凤阳府是漕运总督管着的六府之一,符广致在凤阳那么多年,与鲁敬相熟、且关系很好,彼时鲁敬丁忧,他若是推符广致一把,而孙宣也帮着使使劲儿,指不定就成了。
“殿下想与宁小公爷多有往来,若能助符广致一臂之力,想来小公爷那儿也是愿意的。”龚先生道。
不止是孙恪和蒋慕渊那儿,若能成行,孙宣与鲁敬等人处好了也是一番助力,鲁敬虽然会退,但对方这些年的累积不少,掌握好催漕的度,让朝廷满意,也不让漕运口子上太为难,这事儿就是双赢。
孙祈若是收到消息,肯定也跃跃欲试,若他去了,就真没有孙宣什么事儿了。
“三殿下先前回京时身形消瘦,恐身子骨没有痊愈,他想去也未必能去,”龚先生指点着,“倒是大殿下那儿……我这儿有个信儿,原还在观望,既然碰到催漕这一桩,殿下先听听。”
孙宣忙道:“先生请讲。”
龚先生低声说了一番,末了道:“要不要用上还是您的意思。”
转日,想要收拾孙宣的孙祈并没有想到,他还没有抓到孙宣什么把柄,自个儿就被御史参了一本。
文英殿里,孙祈拿着折子,气得一张脸都白了。
他啪的一声把折子按下,问黄印道:“这么一本无中生有的折子,黄大人怎么还让它进了文英殿?”
黄印今儿当值,闻言面不改色:“下官知道这是本会叫大殿下怒火中烧的折子,可御史议事是职责,这事儿不解决,下官打回去一次,他还能给参第二次,现在还是通过文英殿,下回指不定就是在大朝会上,嘴巴一张,下官拦都拦不住。”
孙祈气笑了。
御史们递上来的折子被黄印当场打回去的数不胜数,无中生有的折子更是叫黄印骂得狗血淋头,黄大人脾气上来了,可不会给底下那群御史留颜面,他自己就是吃笔杆子饭的,张嘴能把人噎死。
偏偏,这份折子,黄印还真给他送进文英殿来了。
可孙祈又不能讲黄印说的不对,毕竟,真的在大朝会上被参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