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这似乎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皇上的态度暧昧,无形中鼓励了这种争斗。皇上或许以为立贤是为大周江山社稷着想,以为淮王的聪明能干胜过晋王。但其实贤明这个标准并不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皇上以为贤,未必对江山社稷便是贤。雄才大略固然好,但何尝不是好大喜功的另一种说法。平庸无能便是不贤?但何尝不能是个无为而治的贤明之君?贤与不贤并非绝对,角度和心态不同,自有不同的看法。表面看起来,淮王似乎比晋王更为聪慧伶俐,更加的积极向上。晋王爱宴饮诗文,似乎有些纨绔之风。但换个角度来看,晋王在士大夫之中颇有人缘,为人也豪爽开朗。而淮王则似乎没有多少朋友与之交往。敢问皇上,能团结臣下对大周有好处,还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不敢与之交谈之君对大周的未来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