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枭臣> 第454节

第454节(2 / 6)

东阳、庐州两支兵马不受控制(所幸人数也有限,总共才两万精锐)外,淮西肖魁安部、陶春部以及董原到淮西赴任时,从御营军调来的两万兵马,也都不是他的嫡系,难以如臂使指的控制。

只能借屯田的机会,将一部分兵马打散了做屯卒,才能打破陶春、肖魁安这些军头对部众的控制,董原才能安插一些亲信,或从普通将卒里提拔一些将领,从而掌握一支听他命令的嫡系兵马。

屯卒虽说都是诸军淘汰下来的老弱,但只要会治军,凑出一万精锐不成问题,关键还能从流民军招募丁壮为屯勇,此外,屯田收入掌握在手里,钱粮用度就不用事事看军领司使刘庭州的脸色。

董原心里盘算着,也许有一年时间,他这个封疆大吏才能掌握淮西的主动权。

也唯有手里有兵、有粮,才能叫陶春、肖魁安这些军头听话。

这些教训,董原在浙北就有深刻的体会。在富阳战事之后,孟义山听话得很,富阳战事之后,董原的嫡系兵马受到重创,孟义山恨不得就爬到他脸上去,最终还给吴党跟淮东联手挤兑着,将最后一点嫡系兵马都放弃到淮西来。

至于元翰成的心思,董原多少能体会一些,但这时候谈什么还太早了。

第69章 信阳

淮山是扬子江、淮河、汉水的三水分野,又是江淮与荆湖的分野,绵延千余里,东南段又称淮阳山,西北段又称桐柏山,越过南阳,与八百里秦岭相接。

信阳就位于淮山北麓,淮阳山在信阳境内绵延约四百余里,桐柏山在信阳境内绵延近两百里,淮河也从信阳境内穿游而过,从淮山而下的溪河汇入淮河之中,也将信阳切割成岗谷相接的诸多块状地形。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信阳境内的马贼流寇十分的猖獗,山匪也是成堆结群,但马贼流寇及山匪给信阳造成的灾难,远不及始于崇观九年、席卷中原的那场流祸。

从崇观九年的大乱起,一直到延续到崇观十二年,直到陈芝虎任河南制置使,信阳给好几拨流民军占据过,府县城池数遭侵凌。信阳百姓要么给裹胁入伙,要么背井离乡逃难,十室九空,地方宗族也是流民军劫掠的重点对象,受到严重的打击。

不过信阳地形复杂,能给流寇马贼利用,在山岰险峻的地方,自然也有许多宗族顽强的生存下来,在险峻处修筑坞堡、壁垒,结寨自保,又收容流民,整扩乡兵,势力甚至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张。

崇观十三年之后,河南、淮西战事平靖,难民返乡,信阳残破的局面也逐渐恢复起来,但这个状态直到陈韩三率残破进入淮山以来就结束了。

陈韩三不甘心就这么衰落下去,三千人还要存活下来,还要扩张,除了劫掠还是劫掠。从肖魁安二月中旬率部进入信阳,正阳、潢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