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废墟之痛> 第二十三章 1.永不凋谢的声音

第二十三章 1.永不凋谢的声音(3 / 4)

,炎热的日子将很快到来。

罗滋眯缝了眼,双臂放在藤椅扶手上。

“我好像什么都看不见了。”他说。

阿叩笑笑:”因为您许久没到室外来了。”

阿叩准备好了他的采访机,说:”罗老师,我们开始吧!”

“从哪里开始?”

“老一套,我来向您提问。”

“好,我就闭着眼睛说。”

“行,您别用呼噜回答就行!”

八十六

阿叩——

罗老师,苏光明老师曾经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并没有把您纳入主流画家群体,但您似乎名声在外。洛克菲勒基金会是因为“减少主义”而注意到您的吗?

罗滋——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是什么主义。他们这样的说法,是针对我的本土水墨而言,其实我还有很多,油画、国画等等。

我一直都在思考,并非就是想着要“创新”。当主流美术在争先恐后地“创新”的时候,我却在感受和反思。我的追求,首先是要我自己满意和吃惊。艾略特说:“谦卑是无止境”,艺术也是如此,追求是无止境的。

如果论及世界文化艺术格局,我们必须要看到今日艺术状况的一个显要特征:一个国家的主流艺术可能是世界艺术的支流,而其非主流艺术,却可能融入了世界艺术的主流。

阿叩——

您会与这个基金会合作吗?

罗滋——

我自幼学习书法,进入艺术的殿堂,首先是从古老的书法开始的。

很早的时候,我就有我的自觉,在我的意识当中,在我画画的时候,也就是说在我表达、表现的时候,我是追求现代性的。

直到今天,人们对我有这样和那样的说法。

我想说,在感情方面,我是个民族主义者。而在艺术的道路上,我是国际主义的。不是说“国际化”。而是说,我要看到普遍的人类精神实质的东西:痛苦,和光明!

阿叩——

毫无疑问,中国主流美术的重要特征是现实主义。我们注意到,当代非主流美术的艺术活动和理论批评,常常否定、贬低主流美术。部分画家、美术理论家对主流美术的艺术活动采取回避态度,他们视参与为妥协……

罗滋——

我想,如果我们的艺术家想在艺术中追求并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过高的估计了艺术的力量。在“以政治为中心”的时代,艺术不能成为政治的工具。同样,到了“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艺术也同样不应该成为经济的工具。只有保持艺术的独立,它的价值才能够真正体现,才能够对人类的精神价值追求做出贡献。

阿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