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记忆中的兔子,鹰酱,毛熊,秃子等等的形象去描述给画师,然后通过画师一点点的改进,逐渐成型。
紧接着,通过记忆中的剧情,尽可能的向导演与编剧描述。
接下来几乎整整一周的时间,李文音都在办公室内工作。
确立了形象,上色,剧情等问题,试验版本的大体雏形便出来了。
《那兔那年那些事儿——铁在烧》!
致敬的正是抗M援朝将士们的事情!
在动画之中,短暂的穿插着纪录片与老电影的黑白录像。
分镜,剪辑,动画化等操作,就需要交给这群专业人士了,等到制作完成,便是找声优录制,并且配乐。
而李文音,则是离开剧组,去往录音棚录制歌曲。
好不容易闲下来后,李文音终于收到了温教授的信儿。
不久后的中西学术交流大会,以伊斯曼音乐学院为首的五家欧美知名音乐院校的权威教授们,会随行一起到来。
目的,正是参加探讨李文音的那篇论文!
经过很长时间的冷静,即使西方的新闻愈演愈烈,但教授们反而冷静了下来。
当仔细审查起了那些年的历史后,教授们赫然发现,李文音的论据并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推倒的!
甚至极有可能,李文音,或者说华国的官方,已经找到了切实的证据!
忧心忡忡!!
这群教授即使是临行之前,也完全没有了最开始的愤怒与荒唐。
毕竟,虽然李文音是华国人,但他即使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毕业,参与音乐比赛,音乐活动,绝对会在短时间内成为古典音乐界必不可少的一名大师。
或者说,即使是现在,李文音的作品与技巧,也足以生生的拔高古典音乐的天花板!!
所以,他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名气,地位,话题度等等,根本没必要写出这样的论文!
殊不见,李文音在古典音乐的影响力越来越深,即使是伊斯曼音乐学院的教材之中,也录有了李文音大量的作品!
不久后,交流会的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下了飞机。
或者说这一次的交流会人员数量,远远不是一台飞机就能运送完毕的。
这一行人的领头者,赫然就是李文音的熟人!
著名指挥家瓦尔兹大师与西方的钢琴王子丹尼尔大师!
丹尼尔毕竟有些年轻气盛,有些沉不住气的问向瓦尔兹。
“瓦尔兹大师我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李为什么要发那篇论文?”
瓦尔兹大师轻轻一叹。
“唉!丹尼尔,你我都是与李见过面,交流过的人,即使是接触并不是很深厚,但音乐是会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