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看成自己的,这只是你自作多情而已。人家朱元璋,从来就没把你,看成自家人。对于你的忠心,人家爱理不理。如果你不忠心,人家就翻脸不认人。”
“不错!”
金日乐忽然一脸坏笑,“朱元璋即便死了两百多年,南京钟山的大墓,仍然在向世人炫耀他的丰功伟绩。朱家是皇帝,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掌控着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尽管熊廷弼、毛文龙、孙传庭等人,为大明洒热血、抛头颅,仍然没什么卵用。”
二金连番话语,根本不在乎众人的感受,差点把成楚客气疯。众人再也忍不住了,纷纷大骂二金。
金月生悄悄对曹继武道:“师兄,这帮人要是讲道理,他们早就散了。我看就这样吧,甭给他们磨叽。”
金日乐也轻声附和道:“大师兄,看你这幅肉揣样,三爷就想踹一脚。”
有人忍不住,终于又抄起了家伙。成楚客瞪了众人一眼,众人这才慢慢闭嘴。
成楚客已经年逾七旬,早已将世事看淡。尽管二金的言辞,带着调侃,但说的都是实话,所以成楚客还是忍住了。
对于明朝灭亡这个大问题,成楚客不想再讨论,于是问曹继武道:“对于前几年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你怎么看?”
这是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牵涉到太多的鸡血,曹继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唐代胡风盛行,对于这两点,前辈又是如何看待?”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风俗改革。华夏向来把自己看成正统,所有胡人汉化,都被视为归化,加以高度赞扬。然而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寻求胡化,在正统华夏历史上,赵武灵王是唯一的一次。
至于千年之后的唐代,本来就是交融的文明,因此胡风盛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然而老成持重的成楚客,没有敢回答曹继武。因为他一旦给予肯定的回答,就相当于对剃发令的肯定。
见成楚客不回答,曹继武笑了一笑:“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动寻求胡化,在当时也遭到了巨大的反对。然而经过胡化改革,赵国达到了强盛顶峰。而唐代的胡风,是当时汉人的自发行为。因此这两件事,对于作为后人的我们来说,绝对是两件值得荣耀的事。”
金月生接着说道:“世人只有好恶,喜欢的事高兴,不喜欢的事,就选择性遗忘,譬如强悍的大元帝国,在历史上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一个人如果仅凭好恶断事,这和道德婊子,有何区别?”
“就是。”
金日乐也附和道,“对于剃发令,这属于被动胡化,连大清第一文臣范文程,都起来反对,因此多尔衮,也是有那心却没那胆。这个时候,汉人孙之獬蹦出来了。在正宗大清汉人当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