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选和李定国里应外合,在安龙府打败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二人,趁机在镇远府策动兵变,归建李定国。
李定国念在往日的兄弟情分上,答应只要孙可望悔过自新,依旧与他和好如初。刘文秀和艾能奇二人,也派人劝说孙可望幡然醒悟。在众将的恳求之下,永历朱由榔,也赦免了孙可望的罪过。
然而孙可望作为老大,久在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之上,一朝落败,羞愤难当。他不顾原大西军众弟兄的劝阻,只身逃往长沙,向洪承畴投降了。
仅仅是投降还不够,孙可望把大明在云南的一切,全都告诉了洪承畴。这一无耻之举,令清军对云南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
清军主帅,征西大将军吴三桂当机立断,绕过重兵防守的安龙府,向七星关进发。
七星关位于蜀南、滇北和播州交界之地,扼守西南要道。只要打通七星关,便可以攻占乌蒙府,打开滇北的门户,从而直插滇中昆明城。
黔中乃当年僰人的重地,尽管吴三桂是秘密行军,但大军延绵百里,行军的过程中,还是被杨延寿知晓。杨延寿势单力薄,无力抵挡吴军,于是将消息,迅速通报镇远府的刘文秀和艾能奇。
此时的刘文秀和艾能奇,只是看住了原来孙可望的旧部,军心不稳。然而身在前线的刘文秀和艾能奇,一听到消息,立即洞悉了吴三桂的意图。形势异常危急。作为职业军人的敏感,他们也等不及李定国的命令,直接率兵飞奔七星关,截击吴三桂。
西南咽喉七星关,顿时成为了明清双方争夺的焦点。
七星关前七星卫城,乃明朝大将傅友德所建。此处卫城,乃七星关的门户,一旦有失,吴三桂的十万大军,将会像潮水一样涌入关中。到那个时候,就是神仙亲自下凡,也抵挡不住吴军进击云南的步伐。这也是当年傅友德,击败大元梁王的招数。
两百多年的梁王旧事,会不会重新在七星关,再来一次呢?
好在刘文秀和艾能奇二人,临阵应变能力超强,几乎和吴三桂同时到达了卫城。两支兵马,一左一右,夹击立足未稳的吴军。卫城里原有的明军,也趁机用回回砲远距离攻击吴军。
血拼亏本,吴三桂秉持军师的轻重缓急四字方针,见明军的援军来了,立即后撤。
刘、艾二人兵少,没敢轻易追击。吴军见明军退回卫城,又掉头返回,将卫城的正面堵死。
卫城关城,乃当年傅友德用青石糯米浆,修建而成,异常的坚固,对于冷兵的防御,堪称完美。吴三桂毫无办法,只得发下大将军令,急调佟国纲赶来。
然而黔中道路,湿滑起伏,异常的狭窄复杂。火器营的装备,沉重庞大,行军速度,异常的缓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吴军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