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悠忽道:“请大王立即发兵,接应上邦天子。”
悠忽吃了一惊;“如今的朱由榔,犹如一只过街老鼠,要他何用?对岸的吴三桂,可是有十万大军,为了这只老鼠,惹上一只老虎,我脑袋被驴踢了?”
山砍摇头:“不接上邦天子,大王过不了道义这一关。”
自大元帝国时代,缅中已经归化中原王朝,至此将近四百余年。当年的云南行中书省,梁王亲自坐镇,对缅中行省进行了大力开发。接下来的大明帝国,继承了缅中。但万历朝的失策,导致缅中大乱,自此也不过三十多年。
所以缅中的大多数仕人,对大明还是有着很强的向心力。虽然中原王朝鞭长莫及,但缅中称王,明显就是僭越之举。无论是缅中仕人、大明、或者接下来的大清帝国,从道义上来说,对僭越称王,都是无法接受的。
虽然大明帝国即将灭亡,但名义还在。上邦天子落难不接,悠忽的名不正言不顺,就会更加糟糕。
听了山砍的一番剖析,悠忽顿时明白了:“军师的意思,接回朱由榔,让他承认本大王的称号。接着再利用他,和大清讨价还价?”
山砍点了点头。
毕竟悠忽名不正言不顺,但有了朱由榔的册封,他就能名正言顺了。有了名正言顺,自己就不用遮遮掩掩了,悠忽高兴得蹦了起来。
然而如今的朱由榔,毕竟穷途末路。吴三桂过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大清也刚刚得了天下,他们会在乎一只过街老鼠?
见悠忽犹豫,山砍微微一笑:“明清之争,没有朱由榔,结局就不圆满。云南乃边陲重地,有了朱由榔,吴三桂和大清讨价还价的筹码,就会更大。二十大军,是咱们的倾国之力。无论是大清,还是他吴三桂,脑袋只要没有进水,他们就不敢妄动。”
明清相争二十多年,朱由榔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逮住朱由榔,大清取代大明,就有了圆满的结局。所以为了这个结局的圆满,朱由榔落入他人之手,大清是绝对不允许的。
虽然吴三桂事实上占据了云南,但大清至少在名义上,还没有承认这一事实。既然没有承认,一切都存在极大的变数。吴三桂实力强劲,但大清实力更强。所以要想获得大清的名义,吴三桂不能耍横,而朱由榔无疑成了最大的筹码。
所以对于朱由榔,吴三桂是志在必得。
悠忽起倾国之力,加之潞江天险,所以大清和吴三桂,都不敢明目张胆的地耍横。经山砍一番点拨,悠忽高兴地跳了起来。
“山军师不愧为再世诸葛亮!”
悠忽大赞一番,立即前往中军大帐,准备发兵迎接朱由榔。
然而悠忽一只脚刚出门口,却听山砍一声且住。
山砍凑近悠忽,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