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持重的中年人靳统武,早已没有了以往的热血和激情。面前的三百多残兵,如果不给他们找条活路,他们只能等死。而能够给他们指路的,目前只有面前的二金。
靳统武叹了口气,踢了刘震一脚,一把拉住了李嗣业。
制止了李嗣业二人,靳统武整了整破烂不堪的衣服,恭恭敬敬地向二金行礼。
尽管中年人一句话也没有说,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此时李定国临终吐血遗言,顿时浮现在众人面前:
‘宁死荒郊,勿降也!’
自从阿瓦城营救朱由榔失败,李定国对后续发生的事情,就有了预感。天下黎民,有谁愿意做亡国奴呢?
显然靳统武的决定,是李定国极度不希望看到的。
但热血大义的希望,早已荡然无存。难道还要这三百残卒,再来一次跳江不成?
当初好胳膊好腿的侍卫,死的窝囊而憋屈,更何况这些残兵败卒?在强大的实力面前,杀身成仁,真是要命的。如果当今全天下的人,都来个杀身成仁,汉人岂不要自灭?
在三兄弟的眼里,天道运行的规律,既然打不过,要么被奴役,要么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想要翻身,必须得有实力。什么仁义道德?什么纲常人伦?什么正统公平?没有实力,全都是忽悠人的鬼话。
以前的李定国等人,根本理解不了三兄弟,也根本不想理解他们,更是极度的痛恨哥仨。可是到了如今,残酷的现实,终于把他们打醒了。可是醒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阳江楼对论,如果李定国听了曹继武的计谋,局面怎么可能,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当初明国打不过清国,难道还收不回缅中吗?有了缅中作为后方,将士们至少还有立锥之地。
如果李定国听了曹继武的,收拾了朱由榔这帮坑爹货,至少磨盘峰可以搬回局面。
可是所有的如果假设,都是不存在的。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这些残卒的后半生。所以靳统武的示弱行礼,众人谁也没有说什么。
金日乐指了指靳统武的鼻子,一脸坏笑:“要想让三爷指路子,你们必须投降表态。”
此言一出,有胳膊的人,纷纷拔刀而起,没胳膊的人,脚下纷纷夹起石块。靳统武还算冷静,及时拦住了众人。
金日乐等人是清国人,而靳统武等人,却是明国人。明国人要想找清国人帮忙,没有代价,是不可能的。尽管靳统武等人,傲骨凛然,战到了最后一刻。但这对清国人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
两方人员,属于不同的国度,所持有的立场,自然不同。明国倒了,清国就崛起了。一方的耻辱,在另一方眼里,就是荣耀。明国人的铁骨铮铮,在清国人眼里,就是顽固不化。明国的正统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