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保护性发掘。
结果,盗墓贼挖开的只是众多陪葬中很不起眼的一个,随着发掘进行,很快惊动了省市级的博物馆,据说后来国家派了专业队伍下来。
别的吕冬不太记得,只记得发掘出大批编钟和编磬。
去年的洪水,没有冲垮吕家村大堤,自然谈不上冲到南边来,那片地还好好的躺在那里。
要不是马明说到考古,吕冬根本想不起这些来。
吕冬边与马明聊着,边想这事,那边经常走,地好好的,还有人种着,这要跑去上报,根本就说不清楚,属于自找麻烦。
如果没有盗墓贼发现,先人的遗体和东西,继续躺在地下,是不是好点?
吕冬突然冒出这么个想法来,他这方面见识和文化都严重不足,也做不出合理的判断。
但现在是不可能上报的,不容易说清楚。
于占龙打完电话回来,看到吕冬和马明相谈甚欢,说道:“呵,你们聊的挺投机。”
吕冬接话道:“我对古文物和历史挺感兴趣,马明给我说些基础知识。”
家里以及周围的人,一些让去从商,一些让去从政,还有一些让去参军,对考古没任何兴趣,认为这是不务正业,马明碰到一个愿意听他说听他讲的,心情也不错:“考古,是一门严肃的学问!”
这话没错,但当考古课题与张宗昌和打油诗联系在一起,就有那么点不严肃了。
不管怎么说,见到俩人聊到一块去,于占龙还是乐见其成。
上一代,也乐于见到下一代能像他们那样,互帮互助。
时近中午,马主任回到客厅,很快开饭。
四个人倒也有说有笑,吕冬偶尔也说些吕家村的发展和趣事。
马明还专门跟吕冬互换了手机号,青照是个古县城,有不少古建筑,马明虽然在省大老校区,但也去过青照,声称做完张宗昌与打油诗这个课题,就去青照找吕冬,让他带着去看看那些历史古迹。
比如传说中李清照的故里。
青照最有名的历史文化名人无疑就是这位一代词宗。
就像所有名人的故乡总有争议一样,围绕着李清照的争论同样不少,像泉南就想让李清照的家安在市区。
你跟我抢李清照,青照就跟泉南争辛弃疾。
据说两边的文化界一度闹的不可开交,根据坊间小道消息,两边磋商之后,最终给两位名人安了家。
泉南不跟青照抢李清照,青照绝口不再提辛弃疾。
告辞离开的时候,于占龙单独叫住吕冬,叮嘱几句:“做生意一步步来,别太着急,打好基础是关键。还有,不用缩手缩脚,担心些有的没的,别的我不敢跟你保证,起码能让你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