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主帅的无能。”
“可是我有什么办法?太子留下了这么个烂摊子交给我,我能收拾成这样样子已经很不错了。之所以配给减半,就是要让这帮人没力气。人只有吃不饱,没有了力气,才知道好歹。如今城内的士卒,因为战败,耻辱,正是最不知好歹的时候。老夫要做的就是顺着他们。让他们困住了,绝望了。只有这样,哪怕最后不得已而为之,我还是他们的将军。要是……”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露骨了。
显然,秦宜很愤怒,也很无奈。也只有面对亲信家族成员的时候,会说出心里话。
秦人做事实在没道理,这不是害人吗?
可即便如此,在外的时候,面对被释放的俘虏,他还得感谢秦军仁义。
这算是哪门子的仁义?
在秦宜心中,他恨不得秦军将五万俘虏都给卖掉去挖矿。也不愿意接收过来。可问题是,不接收,军心不稳,说不定当天燕军就崩溃了。
而秦军这里,郭威显得异常轻松。
他平日里就是四处走走,拿着他那把钉头锤,这边敲一敲,那边砸一砸。琢磨着哪里有矿,好动手挖矿。
其次就是收集一些草药之类的,好不悠闲。顺便又去弄来了一批粮种土豆,摆出占着不走的架势。
即便蒙毅一开始不懂郭威的战略,这时候也琢磨明白了。燕国是个小国,人口和当年的韩差不多。三百万左右的样子,燕国要筹齐十五万人马一年的粮草,至少需要三年的积攒。这笔粮草,如今大部分都在秦军手里。也就是说,各地的燕军存粮有限。
针对燕国的战争,从军事上,变成了粮食上的争夺。
秦军多争来一口,燕军就少一口。
这也是为什么郭威不仅将五万燕军全部释放,还派遣骑兵出去抢粮食的原因。
手里有粮,才不会慌。
这才是郭威真正的意图。打仗的事情,他不懂。但是算计,他还能不会吗?而且骑兵出动,还能借着燕军训练,一举两得。
唯一让秦军不太适应的是,郭威统帅之后,他们似乎拼命的机会少了很多。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
邯郸方面派遣了王滨押运一批军械物资抵达涿城。
“卑职,王滨,拜见国师。”
十万人,大败十五万人,在王贲看来,郭威手下肯定不敢轻举妄动。因为需要看押大量的俘虏,作战肯定会受到掣肘。
可是入了城才发现,秦军似乎并不多。
涿城是燕国的大城。也是燕军粮草的主要产地。城内这点兵力,足够维持吗?
带着这个疑惑,王滨开口问:“国师,您要的工匠我也带来了,只是您在军报中说已经不需要